棉花爭論惹事端,溫資傳言四起
10月份以來,股市在上漲,各種農產品的價格也不平靜。“游資炒作”、“氣候影響”等各種理由,幾乎把每個農產品都推向了價格的歷史新高,其中棉花尤甚。有人這么說,哪里有商機,哪里就有溫州資金的身影。這一次,棉花的暴漲,有人就把賬算在了溫州資金的身上。
溫州資金不少但不是游資
今年9月份開始,新疆的棉花進入了收購季。溫州市永嘉橋下的吳先生,和幾個朋友一起,從溫州出發,前往新疆的阿克蘇市。這里遠離溫州,但卻有不少的溫州商人。吳先生說,這里光永嘉橋下一帶的人就有1萬之眾,全部溫州籍的商人超過2萬人。
阿克蘇是全國重要的優質棉生產基地,是新疆重要的棉花交易集散地、輕紡工業聚集地。有著“中國棉都”和“中國長絨棉之鄉”之稱,棉花產量占全國的1/8,長絨棉占全國總產量的93%。“中國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阿克蘇”,大量的商人聚集在這里,當然大部分就是沖著棉花而去。
棉花生產有著極強的季節性,主要交易時間,也就是在商人們看來,最能產生利潤空間的時段,是在每年的9月份到12月份。因此,這段時間也是阿克蘇最熱鬧的一個時段。
吳先生與他的朋友們平時基本上都呆在溫州,到了9月份,才會去阿克蘇,呆上幾個月,直到棉花收購環節結束,再回到溫州。“我們就像候鳥一樣。”吳先生說。
今年的棉花價格有點出乎大多數像吳先生這樣的“棉商”的意料。9月份剛到阿克蘇時,棉花的收購價是14元/公斤,10月份之后,價格不斷上漲,不斷創出歷史新高,目前已達到27元/公斤,幾乎翻了一番。有著10多年從事棉花生意的吳先生,被這樣的價格嚇了一跳。
棉花收購價幾乎每天都在變化,溫州商人也在積極地從棉農手里收購棉花,再賣給棉花加工企業。據吳先生說,溫州商人在阿克蘇地區的資金大約是50多億元,大部分用在收購環節,只有不到5%的資金用于種植棉花,另有部分資金用于棉花加工等領域。
50億元資金,2萬人,平均下來,每人的資金量就不大。但由于收購的溫州人不少,于是就有傳言說溫州有大量的游資在哄抬棉花價格。吳先生說,這與事實很不符。首先,目前在阿克蘇地區的用于棉花交易的資金估計有700億元左右,溫州資金頂多只占到其中的10%,這樣的資金,沒有定價的話語權。另外,這些資金也不能算是游資,因為溫州商人在這里從事棉花交易已經有20來年的歷史了,每年都是如此,怎么能算游資呢?“游資是打一槍就跑的,而我們是長年累月在做的。”
利潤未隨價格暴漲而飆升
很多人認為,溫州的商人在棉花的這波大行情里賺得缽滿盆滿,但吳先生認為,這也是一種誤解。吳先生說,今年的利潤估計跟去年持平,20%左右。
首先是當地針對棉花收購的貸款今年幾乎辦不下來了,這對收購商的現金流要求就很高了。一噸棉花,收購價2萬元的話,放手上時間長一點,可能隨著價格的上漲,利潤會高一些,但是放在手上,沒了現金流,就不能進行下一批的收購。所以,一批貨在手上停留的時間不會太長。等這批貨出手,去進下一批貨的時候,棉農已經抬升價格了。這樣一來,利潤就不會像理論上那么大。這就比如,一套房子的價格,從100萬元漲到200萬元,如果你在100萬元時買進,一直拿在手里,200萬元賣出,你賺了100萬元。但你在105萬元時賣掉,再在150萬元的時候買進,在155萬元賣掉,再在190萬元買進,200萬元賣掉,雖然最后也是在200萬元賣掉的,但你真正賺到的就沒有100萬元。由于現金流的不足,收購的量也比去年同期少了一半。吳先生去年收購了150多個車皮的棉花,今年估計只能收到70個車皮。
另外,就算手上現金流比較充裕,有的人也不敢在手里拿很久。“這樣的價格,泡沫成分很大,誰也不能保證什么時候會跌。”吳先生說,你想一下就知道,銅才6萬元/噸,棉花都漲到3萬元/噸了,這不是泡沫是什么?棉花是可以種出來的,今年由于氣候的原因,導致了棉花缺口比較大,但是明年的情況就不一定。只要相關部門公布明年的棉花種植面積達到一定的數量,這個價格就不能維持。另外,棉花的價格太多,也導致紡織廠的利潤在降低。當利潤低到一定程度時,這些紡織企業就有可能不干了。紡織廠不收購,棉花價格肯定會大跌。“恐高”也導致了很多人沒有完全享受到這波行情帶來的利潤空間。
棉花的大漲價,并沒有給這些從事棉花收購的商人帶來額外的收益,不過在期貨領域,這些棉花商斬獲不少,甚至超出了在現貨領域的收益。吳先生在現貨領域的投資有一千多萬元,在期貨領域的資金也有近千萬元。在現貨領域收購棉花,在期貨領域做多棉花,雙管齊下,同時做多。“期貨上賺的錢比現貨上要多。”吳先生說,像他這樣,今年在現貨期貨上同時出手的人很多。
堆積的風險不能不防
身在其中的吳先生意識到了棉花價格的“炮沫成分”,身在局外的分析人士同樣認為,這樣的價格不太可能長期持續下去。
中大期貨溫州營業部總經理陳孝雨說,一個農產品,短時間的價格暴漲,可以由以下一些原因來決定,比如資金的大量介入,天氣的原因導致減產,投資商的有意囤積。但是最終決定價格的依然是市場的需求。農產品畢竟不同于一些不可再生的資源類產品,農產品是可以種植出來的。今年價格過高,明年的種植面積就會增加,供需關系可能就會扭轉,那么價格就會回落。在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建議不管是現貨領域的投資商,還是期貨領域的投資者,要謹防高位風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