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極寒”驗出晉江服裝應變能力
“千年極寒”最終被證明不屬實,但引發業界思考———
核心提示:從謠言四起到公開辟謠,剛剛過去的10月乃至這整個秋冬季,對服裝業來說,最熱門的話題無疑是關于“千年極寒”的“江湖傳言”。
事實上,雖然外界關于“千年極寒”的討論一浪高過一浪,雖然“千年極寒”謠言或已對服裝業造成一定影響,但男裝品牌企業卻并未對“千年極寒”顯得太過“激動”。對他們來說,若“千年極寒”當真“赴約”,頂多也只是幫助消化庫存,幫助經銷商提高售價;而“千年極寒”如果“爽約”,損失也不大,因為他們并未能夠對“千年極寒”做出很多反應。
在“千年極寒”傳言盛行的過程中,正如業內人士所言,他們思考更多的是這次傳言所折射出的服裝行業在應變能力方面的脆弱,“我們何時能夠不用‘心憂炭賤愿天寒’,服裝業何時能夠不用‘靠天吃飯’?”
“千年極寒”傳言成“雙刃劍”
最近一段時間,“千年極寒”的傳言在網上大量出現。中國氣象局10月12日卻表示,雖然歐洲今年冬季將出現“千年一遇寒冬”的說法尚缺乏充分的科學依據,但需防范我國冬季可能出現的階段性低溫冷害。
雖然“千年極寒”已被認定為“謠傳”,但是10月、11月乍暖還寒的天氣還是讓不少服裝企業對“千年極寒”的說法“趨之若鶩”。畢竟,服裝業至今也還只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天寒則冬裝銷量大,所以服裝業內人士幾乎人人期望著天寒,即所謂“心憂炭賤愿天寒”。
然而,在“千年極寒”現象尚未有定論之前,“千年極寒”的傳言就已成了一把“雙刃劍”。
“備貨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是致命傷。一旦備多了,卻沒有出現寒冬,銷量不好,就意味著這些貨只能低價賣出去,甚至成為庫存。不但賺不到錢,更嚴重的是現在大家的資金鏈都很緊張,這樣一拖,明年春夏裝的生產可能都會受影響,更嚴重一點,資金鏈一斷,后果不堪設想。”石獅蚶江一休閑褲廠的吳總最近一段時間非常“糾結”,傳言讓他既不想錯過這樣一個服裝業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又擔心萬一“千年極寒”爽約則損失更大。吳總還表示,今年原材料漲得這么厲害,更是讓實力并不雄厚的中小企業緊繃了一根弦,不能走錯一步,“越是實力不雄厚越想搏一搏,本想借寒冬的銷量沖淡增加的成本,但到時候也有可能越受傷。”
像吳總這樣,面對著極寒天氣的可能到來,卻不敢放手一搏,是大多以批發市場為主的中小企業的普遍心理。而那些以訂貨制為主的品牌企業,面對這樣的一個“江湖傳言”卻是截然不同的反應。
造成這種不同反應的是男裝品牌企業的運營模式。目前,幾乎所有的男裝品牌企業采用的都是訂貨制,這意味著企業半年前就已經下單生產冬季產品,一個月前就已經把冬季產品運送到全國各地了。也就是說,當一個月以前關于“千年極寒”的傳言開始盛行的時候,品牌企業已經來不及大幅度調整冬季產品了。
“說白了我們還是只能被動地‘靠天吃飯’,就算明知會天寒,由于運營模式的僵硬,我們也只是錯失良機,連搏一搏的機會都沒有。”業內人士林先生表示。
{page_break}
未雨綢繆
建“氣象站”方能預測“天意”
雖然在大方向上已無可扭轉,但如果“千年極寒”真的到來,對那些能夠及時反應的品牌企業和經銷商還是有所裨益的。
“今年基本上沒秋天,一下子就入冬了。我們希望天氣冷一點,多賣點衣服,少打點折扣。畢竟,冬裝銷售時間最長,單價最高,它決定著我們一年收成的好壞。”石獅一品牌的漳州經銷商陳總表示,雖然自己是代理品牌的,無法上調服裝的吊牌價,但是如果天氣寒冷,冬裝銷售緊俏,他們就可以選擇不像平常那樣做新品的促銷打折。“而且如果天氣冷,冬裝賣得好,還可以減少我們的庫存壓力,甚至賣一點往年的庫存。”
天氣對庫存的影響同樣表現在了品牌企業身上,為此,JIM’S、高爾普、旗牌王等不少企業也早早地謀劃著怎樣通過調整庫存用好這個寒冬。旗牌王總經理莊向陽就表示,“對于可能到來的寒冬,我們很早就召集各相關部門開會討論調整庫存,一旦寒冬的苗頭出現,我們就會按照計劃將南方的庫存往北方調,因為北方地區受寒冬的影響會更大一些,在加單補單來不及的情況下,消化一些庫存也很好。”雖然品牌企業的貨品是經銷商買斷的,但是總部及分公司還是會有一些庫存,同時目前有些品牌企業也會為經銷商作一些協調,幫助調整貨品。
JIM’S營運中心副總經理肖冰則認為,天氣是服裝業需要關注的第一要素,對氣候的關注功在平時。肖冰介紹,JIM’S在每個省都設有“氣象站”,即每個地區都有專門的人記錄當地的氣候,各地區之間還會定期對天氣情況和貨品情況進行交流。“我們的店長每周還會根據當地天氣以及銷售相關數據分析總結10種可能的滯銷品,及時作出調整,避免客單的流失。”
當整個服裝業都還只能“靠天吃飯”的時候,如果能早早地預測“天意”,無疑將會是最大贏家。利郎零售中心總監林金文介紹,利郎這兩年都會購買氣候預測,雖然提早了半年預測,預測的氣候不一定完全正確,但是相對成功的概率會更高一些。“我們今年在5月份冬季產品的訂貨會期間就預測今年可能會遇到寒冬,所以在訂貨會上,我們就鼓勵經銷商多訂厚棉衣等冬季產品,然后也相應增加了30%左右的下單量。”林金文透露,利郎還訂了一種提前兩個月發的天氣預報,這種天氣預報會比提前半年的更為準確,有助于指導經銷商調整上貨波段。
□記者觀察
預測“天意”不如及時“變身”
“千年極寒”的傳言已讓服裝行業不輕不重地震蕩一下。傳言助推了羽絨服漲價,據說前階段連服裝股的股價也受刺激上漲了,有企業獲利了,有企業還在想著要不要放手搏一搏,可大多數的品牌企業卻只能“望洋興嘆”。
在這場“千年極寒”傳言中,我們看到,“船越小越好掉頭”,經銷商們隨時可以調整售價,那些走市場批發的中小企業們或尚可一搏,而這些已然發展成龐然大物的品牌企業們卻因為種種因素而“挪不動身軀”。
對于品牌企業而言,最根本的并不是預測天氣,而是隨機應變。供應鏈作為貫穿研發至終端的鏈條,如果能動起來、快起來,它將是服裝企業把握“天意”的真正動力,企業將不僅僅能預測“天意”。試想,如果我們能像ZARA那樣只用兩周時間就能完成研發到上架,我們還需要太早地預測天氣嗎?
當然,加快供應鏈的反應速度,遠遠不是簡單的說說而已,其工程浩大,體系復雜。勁霸的一位內部人員就透露,也是為了加快供應鏈的反應速度,勁霸正在不斷地加強供應商管理,“公司現在研供鏈的采購部就有好幾個,分門別類,各司其職,各有采購的內容。”而采購管理只是供應商管理的一個小環節,供應商管理也只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小環節。
即使工程浩大,目前,七匹狼、九牧王等一些一線的品牌企業也已經逐步開始投入大量財力、人力,提高供應鏈的反應速度。我們有理由相信,下一次寒冬,品牌企業們不用預測,也能夠好好把握良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