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象:棉花價格一路下跌 秋裝反而漲價
現象:棉價一路下跌,秋裝照樣漲價
去年5月,國內棉花價格僅在每噸17000元左右,隨后扶搖直上,接連跨越每噸2萬元、3萬元的關口,到了11月更一度躍至全年的最高點,每噸達到3.35萬元。今年2月棉價再創新高,每噸達3.49萬元。但不久后就“風云突變”,急跌至每噸3萬元附近。繼而一路走低,到7月中旬時每噸只有2.4萬元,比最高點時跌了近三成。
不過,剛上市的秋裝價格,并沒有和棉價漲落“同步”。在新街口大洋百貨,不少品牌已經把秋裝掛在了店堂的醒目位置。筆者發現,Eland、TeenieWeenie等品牌的秋裝和去年相比,不少面料、款式基本相同的單品,價格均有提升。例如TeenieWeenie的一件小熊花紋衛衣,今年的標價為898元,而去年相同的款式只有700多元,漲了近13%。
“秋裝預計8月初上架,漲價是趨勢,每件大概漲個幾十元。”中央商場森馬專柜的銷售人員告訴筆者。BasicHouse、Eland、七匹狼等多家專柜的銷售人員也都肯定地表示,秋裝價格絕對不會降,只可能漲。
原因:價格傳導,秋裝要用“春棉”
為什么秋裝價格并未隨著棉花下降呢?
“把棉花"變"成服裝,有個價格傳導的過程。”南京榮豐服裝設計制作中心銷售部負責人徐先生說,棉花收上來后,先由紡紗廠將其紡成棉紗,再由布廠將其織成布,印染廠進行印染,最后再賣給服裝企業加工,一般需要三四個月。也就是說,現在做出來的衣服,用的最早也是今年春天的棉花。
一些大型服裝企業實行跨季度生產,用的棉花就更“老”了。“我們早在春季就做好了秋裝,用的是去年高位購進的棉花,價格肯定沒辦法低下來。”南京圣迪奧服裝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即使提了價,但服裝企業依舊“叫苦”不迭。因為在這一產業鏈條上,上游企業都會把增高的成本“轉嫁”給下家,他們提價的幅度并不能消化掉上升的原材料成本。
位于御道街的“南京嘉禾服飾”是一家做了10多年的小型服裝加工企業。老板石先生告訴筆者,雖然棉花價格降了,但由于價格傳導的滯后性,他們拿到手的棉布價格比年初要高出30%—40%。但給客戶的報價卻沒辦法同比例上浮,“有的老客戶比較好說話,愿意接受10%—15%的提價;有的客戶就很抵觸,認為棉花價格下跌了,怎么反而還要提價?雙方談不攏,我們只好放棄這部分訂單。”他說,即便是同意提價的訂單,也不能完全消化掉棉布上漲的成本,企業只好自己“買單”。
觀察:服裝企業日子難過
除了原材料成本壓力外,持續上漲的勞動力價格也蠶食著服裝企業的利潤。
“圣迪奧”相關負責人表示,原材料和勞動力是服裝企業最大的兩塊成本。“近年來,勞動力的成本也在上漲,現在南京有些服裝廠流水線上的一個普通操作工,薪水甚至達到了3000元/月。”他說,如果不加薪,勞動力會流失,企業就得遭遇“用工荒”。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