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一上市即被克隆?網絡“售假” 何藥可醫?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購物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然而在網上銷售的產品五花八門,正品、非正品、假冒偽劣品大行其道。記者調查發現,近日在網上出現一種專門克隆生產、銷售著名品牌服裝服飾的“一條龍”服務模式。“山寨主”根據網友們下的訂單再去克隆著名品牌的服裝,然后定向銷售,因其制假、售假的隱蔽性強,且買家明知是假,也樂于購買不去舉報,有關部門監管起來難度也較大。
新品一上市即被克隆
家住本市河西區的馮小姐是一名公司白領,每月收入6000多元,時尚愛美的她常常關注著國際時尚的新動向,哪個牌子又辦了新品發布會,她一定會立刻去網上查看這一季的新品。對于漂亮的衣服、鞋子和手包等時尚用品沒有抵抗力的她,總是想買這買那。無奈那些大品牌常常是一雙鞋子就要5000多元,一件大衣又要7000多元,以她的收入根本無法負擔。前不久她偶然發現網上有了團購形式的山寨版大品牌,便難以自拔,每月不買兩件就覺得全身不自在。前兩天她又買了一雙“MIU MIU”牌的鞋,原價5000多元的一雙靴子,1:1的山寨品只要400多元,一件原價1000多元“Sindel”牌的裙子,她僅花了200多元就買了一件山寨版的。辦公室里面的同事都羨慕地問她衣服鞋子是哪里買的,她驕傲地告訴她們是從網上代購的,整身行頭下來要花近7000元呢!同事們驚羨的眼神讓她滿足極了,又有了再買一個山寨包的沖動。對于她來說,山寨品既可以滿足她追求時尚高端的欲望,又不會使她陷入經濟窘境,何樂不為呢。
近日馮小姐特意把她購買山寨版服飾的經驗傳授給了與她有同樣愛好的要好的小姐妹們,一時間山寨版的大品牌服裝立刻在她周圍的姐妹中蔓延開來。
為了了解山寨版名牌是如何出爐的,記者在“愛物網”論壇中果然發現有一個“愛山寨板塊”。在這個板塊上,可以由個人發帖。發起人在帖子中貼上一些自己看中并想得到的品牌產品的圖片(從正規品牌的官方網站下載,主要是著名品牌服飾或者鞋包的新品),由其他網友進行投票,如果喜歡這個產品且愿意購買的人比較多,就會有“山寨主”(一些個人打板師,服裝加工廠合作人或者服裝加工廠負責人)出來表示愿意山寨這個產品供大家購買。在“山寨主”確定山寨這個產品后,會先代購一件該品牌的正品,然后在“淘寶網”設置一個定金的鏈接,愿意購買者需向“山寨主”交10元至50元的定金,當拍下定金的人超過一定人數時,“山寨主”就可以委托加工廠開始進入制作樣品過程。在樣品制作過程中,“山寨主”會在網上及時更新制作過程的圖片,根據顧客的要求來決定用什么面料和顏色,或者對產品版型進行一些細微的改動,通常都是按照正品進行1:1的仿制。在樣品制作完畢后,經顧客認可便進入對工廠下訂單的環節。在工廠批量完成產品后,顧客進行補款,之后由“山寨主”通過快遞分別寄到全國各地的顧客手中。 馮小姐和她的姐妹們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購買到山寨版的品牌服裝的。
“山寨主”地址隱蔽難發現
記者發現網上流行的比較熱門的山寨品牌多數是一些歐美日韓的品牌,由于價格比較高,這些產品在商場售價一般都在幾千元以上,很多愛美的女孩想買卻又經濟拮據,這些山寨的產品價格一般都在正品的十分之一以下,正好滿足了她們的需求。在眾多被山寨的品牌中,“Chanel”、“LV”、“CD”、“MIU MIU”、“Burberry”、“Patrizia Pepe”、“Marc Jacobs”、“Alexander Wang”、“Topshop”等歐美品牌占了絕大多數,也有像“Sindel”這樣的日本品牌和一些國產高端品牌。有些正在山寨的品牌服裝在國內還沒有上市銷售。如果要山寨的話,“山寨主”需要到國外購買或者讓國外的親戚朋友代購一件正品。而越是在國內尚未銷售的款式,要山寨的人越多。山寨的服飾也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page_break}
近日記者在“愛物網”、“淘寶網”瀏覽時發現,目前定購和銷售山寨版品牌服裝的交易異常活躍。比如一件“MIU MIU”品牌的紅色2011秋冬款的女士大衣“山寨主”正在以定金30元的價格招募定購者,目前已經有50多人交了定金。據“山寨主”透露,該大衣正品價格為15000多元,山寨版僅售800多元。另一款“范·思哲”2011款秋冬藍色女士大衣“山寨主”也在以30元的價格招募定購者,目前顯示已經有86人下訂單。一款山寨版的日本“玫瑰子彈”牌的三件套毛衣正在以158元的價格在網上銷售,顯示已經有116人購買,其正品售價為人民幣1000多元。據了解,一般情況下,訂單有數百件后,“山寨主”覺得有利可圖,就可以開始制作加工了。制作時他們會多生產出一些產品,待滿足了下訂單的顧客后,還會有一些剩余,這時他們就會加價在網上叫賣。
記者通過“淘寶網”上“山寨主”發布的信息,購買了一件山寨版的“Topshop”牌的女士襯衣,價格為108元。在付款后,不到一周的時間,這件山寨襯衣就送到家了。記者發現送來的襯衣仿制得極為相似,而做工卻明顯粗糙。記者在郵件上不能查到“山寨主”的具體地址,只有“江蘇常州”這樣的模糊信息。對于記者要查找“山寨主”的具體地址問題,馮小姐等人不以為然,她說:“購買山寨的人是不會要求‘山寨主’提供具體地址的,誰都知道山寨版的做工就是不如正品,如果顏色和大小尺寸不符,可以找‘山寨主’調換,如果服裝有質量問題,只能自認倒霉。但店家也會注重自己的形象,如果有網友在網上發表評論,對該‘山寨主’有批評意見,別的顧客就不會再買他的產品了。”
網絡交易應實名?
據了解,有的“山寨主”不單單克隆一款服裝,有的“山寨主”通過招募定購者,待定購者較多時,會山寨多款品牌的服飾,繼而會在網上開家專門克隆品牌服飾的“山寨店”。目前大多數網絡開店的只需提供身份證明,不需要營業執照,商家可以隨時關門大吉。
購買了山寨版服飾的網友,都屬于“愿打愿挨”各取所需,一般不會主動到工商部門舉報“山寨主”的,且通過網絡購買的山寨版服飾是沒有發票和相關憑證的,想要維權很難。所以網上山寨版產品才得以盛行和泛濫。而現實情況中,不少購物網站往往通過“聲明”的形式,將網站和具體的網上銷售者清晰分離開來,特別是網站都打出“所售商品的一切問題均由網頁上的具體出售者承擔,網站除提供網絡平臺外,不承擔任何責任”,把自己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這樣一來,如果網店缺乏誠信,或者所售商品存在問題的話,店主可能立即逃之夭夭從網絡遁形,找不到他們的蹤跡,按照現有的法律,追究購物網站的相關責任就很困難。
山寨版的盛行,不但損害了正規品牌生產企業和銷售商的利益和聲譽,也使購買了山寨版的顧客蒙受損失。而顧客一旦與商家產生糾紛,解決起來很難。
據市消費者協會投訴部負責人介紹,網絡購物存在假貨問題確實比較多,即使有消費者買到假冒品牌的商品,經調查后就會發現網店的地址往往都是虛假的,因找不到具體被投訴方,根本沒有辦法受理。他表示,前來消協投訴網購的消費者超過一半遭遇的都是這種情況。
記者咨詢了擊水律師事務所的潘律師,他說:“誰起訴誰舉證”是法律慣例,對網上交易引起的糾紛,關鍵還是要看消費者提供的證據。但消費者在網上交易的舉證方面往往處于劣勢。而對于“知假買假者”維權更難。目前法律對購物網站的民事責任沒有明確的司法解釋,他建議應盡快出臺。
多數被訪者建議,網絡交易應該提倡實名制。網絡購物的監管重點應放在提供交易平臺的網站,網站應該對開店的賣家進行必要的資格審查,如真實的身份信息、地址等,出現糾紛時便于查處。 本報記者 梁素梅
監管網購 法律應先行
山寨版品牌服飾之所以在網上盛行,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需求就有市場”,從購買者角度來說,她們愛慕虛榮,崇拜大牌、高端產品、奢侈品,有的人非名牌服裝不穿,正是由于這個“市場的大量需求”,使“山寨主”們看到了商機,精明的“山寨主”們可以乘機狠撈一把。加之對互聯網的監管不嚴,法律空白,使假冒產品得以大行其道,無所顧忌,公開叫賣。在這種寬松的環境下,買賣雙方可謂各得其所。
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已經非常普及了,網購已經是普通百姓購物的基本方式,網購既快捷又便宜,深受廣大網民的喜愛。然而,互聯網上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采訪中了解到,通過網站的自律雖然可以杜絕一些違法行為,但不能根本解決網上的假冒問題,比如購物網站也有困境,購物網站的交易平臺往往有數以千計甚至數以萬計的賣家。如果遵循傳統市場的管理方法,讓交易平臺對任何一個賣家的商品質量問題、制假售假問題承擔連帶責任,在實際運行時還缺乏可操作性。而對于網絡各種違法行為疏于監管、法律滯后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相關職能部門應該好好研究研究了,使互聯網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