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羊毛常見檢疫問題
羊毛的檢疫監管問題一直是項比較復雜而敏感話題,它直接威脅著我國農業生產、畜牧業生產安全和生態環境,同時對從業人員健康帶來潛在危害。
一、包裝問題
從目前進口羊毛的來源來看,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南非和阿根廷的羊毛包裝相對比較規范,包裝完整。但一些羊毛出口國由于沒有嚴格的標準管理措施和手段,對出口羊毛包裝沒有嚴格的要求,導致進口羊毛不符合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
從張家港口岸進口羊毛情況來看,主要有法國、奧地利、比利時和荷蘭等歐盟國家,包裝極其簡單,每個毛包就直接用兩根鐵絲捆扎,無其他包裝物,即便是有其他包裝物,也十分簡陋,僅在毛包的兩側用塑料膜(塑料膜大多也類似于廢舊品)簡單包上。
二、集裝箱污染問題
集裝箱的污染在進口羊毛中也十分常見,多見于歐盟非標準生產國,特別是法國等羊毛的糞便污染十分普遍,同時也在這此國家進口羊毛的集裝箱中發現不明白色固體粉末等,經檢測是薰蒸劑殘留,主要是由于該國出口的羊毛糞便污染十分嚴重,同時有水浸泡的現象,出口商為防止昆蟲滋生和發酵,通過薰蒸來控制昆蟲滋生。
當然裝載羊毛的集裝箱污染多見于動物糞便污染和泥土等。另外,集裝箱中的發現活動物或動物尸體,主要的蛇類、鳥類和鼠等也較為常見。
三、羊毛和集裝箱中夾帶問題
羊毛夾帶問題是一個非常普遍的,也是檢疫監管中老大難問題,情況也十分復雜。我們日常檢驗檢疫工作中發現幾率最高的還是舊衣服、鞋、手套,這可是與輸出國牧場管理工作有關,一是現場操作工作在裝卸過程隨意或將無用的衣物丟棄于羊毛中被打包出運;二是個另國家羊毛不經分揀,將剪下的羊毛直接堆放于未整理的環境中,致使毛包中裝載物十分復雜。
另外,我們現場檢驗檢疫人員還在毛包發現舊的包裝物(如塑料紡織袋、紙箱)、鐵棍、鐵鍬、木棍、糞便(幾乎達到羊毛總量的530%左右,且多呈糞球狀)、兒童玩具等。而集裝箱中夾帶植物種籽,特別是玉米、小麥也有一定的截獲比例。
四、檢疫證書問題
由于這類問題近年來已經影響了日常檢驗檢疫工作開展,主要見于一些與我國建立羊毛檢疫證書確認的國家,如意大利、法國、奧地利和阿根廷等,檢疫證書格式較多,甚至于見于意大利檢疫證書有三種證書版本,嚴重干擾對輸出國檢疫證書甄別和識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