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來股份理財產品一個月跌去近八成:或涉信披違規(guī) 董事長回應稱“起訴追討”
蘇州中來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來股份,300393.SZ)眼下正在陷入麻煩之中。一方面,受到理財虧損影響,該公司2020年度業(yè)績預計出現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因對理財虧損事件披露不及時等原因,中來股份收到了深交所的關注函。
這只“黑天鵝”很快對中來股份的股價造成明顯沖擊。1月12日,該公司估值繼續(xù)下跌,近三個交易日累計跌逾25%。
針對此次事件,有律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中來股份針對理財產品虧損的信息披露可能涉嫌信披違法違規(guī)問題。1月12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聯系中來股份董事長林建偉獲回應,“我們專項小組正在共同負責處理應對起訴追討。”
而在1月12日早間,該公司發(fā)布公告公布進展,擬向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以及差額補足義務人提起訴訟或仲裁。
因披露不及時,中來股份收到深交所關注函。IC photo
遭遇“黑天鵝”
1月10日下午,中來股份發(fā)布的三份公告令資本市場咋舌。
第一份是業(yè)績預告,該公司預計2020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90億元至1.15億元,較2019年同期下降52.71%至62.99%。
對照前三季度的業(yè)績情況,凈利潤“變臉”令人意外。去年前三季度,中來股份業(yè)績正增長——實現營業(yè)收入36.21億元,同比增長44.8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3億元,同比增長15.73%。在公告中,中來股份揭示了凈利潤縮水的原因:因公司購買的私募基金在報告期內大額虧損等因素,導致本報告期非經常性損益對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約為-1.25億元。
在隨后的第二份公告中,中來股份陳述了理財虧損的經過。該公司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先后分四筆進行了閑置自有資金認購私募基金,向泓盛騰龍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泓盛騰龍4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方際正帆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正帆順風2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分別認購了3000萬元、5000萬元、6000萬元、6000萬元,合計認購總額為2.00億元。但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上述四只基金產品凈值大幅下降。其中,僅在2020年12月份便虧損約1.59億元,對中來股份的業(yè)績造成重大影響。短短一個月跌去近八成,據中來股份解釋,是基金投資的股票濟民制藥連續(xù)大跌,還運用了杠桿,致使虧損放大。
于是,深交所對此事下發(fā)關注函。在中來股份發(fā)布的第三份公告中,深交所要求該公司核實說明相關情況。值得注意的是,深交所重點指出,“請結合四只基金產品截至2020年6月30日及投資期間其他節(jié)點知悉的凈值情況,說明相關虧損或盈利是否觸及臨時信息披露義務,你公司(中來股份)是否及時充分披露投資風險,相關定期報告的披露是否準確。”這一說明要求或質疑中來股份信披是否及時。
“我覺得可能會涉嫌信披違法違規(guī)問題。”廣東環(huán)宇京茂律師事務所律師劉華浩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一般基金產品的凈值每個交易日都會進行更新,“去年12月份的虧損,到今年1月4日才知曉,顯然不合常理。而且從1月4日知曉后,到1月10日才披露,披露也晚于法定時間。”劉華浩進一步認為,“如果因信披問題被罰,受損投資者可以索賠。”
根據中來股份1月12日早間披露的公告,該公司目前已經對四只基金產品的基金管理人泓盛資產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前海正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及基金托管人申萬宏源證券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差額補足義務人李萍萍、李祥提起訴訟或仲裁。
但該公司也坦言,“仲裁及訴訟結果、時間,以及后續(xù)執(zhí)行結果等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可能存在損失剩余全部本金的風險。”
在A股,上市公司使用閑置資金進行理財的行為并不少見。中來股份也并非首次使用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理財。
2019年3月份,該公司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了一份議案,同意公司(含子公司)在不影響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實施進度和募集資金使用的前提下,擬在任一時點使用合計不超過人民幣5億元的部分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保本型理財產品。
后續(xù)的公告顯示,中來股份在2019年3、4月份購買了多份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并獲得了數百萬元的收益。
然而,此次購買的四只私募基金產品,投資風險較大,與投資標的股價波動直接掛鉤。受理財虧損事件影響,中來股份1月11日股價大跌。1月12日收盤,該公司股價報收9.15元,下跌3.68%。
N型電池龍頭遇考
針對理財造成的損失,中來股份只得通過訴訟、仲裁來彌補。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結合該公司發(fā)布的2020年業(yè)績預告獲悉,除去理財虧損的影響因素外,該公司眼下主營業(yè)務的業(yè)績情況同樣遭遇考驗。
業(yè)績預告稱,中來股份2020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15億元至2.40億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13.34%至26.53%。不過,該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的業(yè)績顯示,其報告期內實現扣非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8億元。
結合業(yè)績預告的數據,這意味著在2020年第四季度,該公司扣非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或出現虧損——經計算,其第四季度扣非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0.18億元至0.43億元。
按照中來股份往年的業(yè)績,2018年至今,該公司第四季度扣非后的凈利潤均陷入虧損狀態(tài)。但上述測算的數據表明,去年第四季度其主營業(yè)務盈利能力大概率較2019年同期下滑。
作為一家以背板稱霸輔材領域的光伏企業(yè),中來股份近些年來重金投入N型高效電池。去年上半年,該公司“押注”的N型TOPCon高效雙面太陽能電池通過優(yōu)化硼擴工藝,重新設計匹配的金屬化工藝使量產效率提升至23.5%,單片最高效率23.8%,效率有所提升。為此,中來股份一度將部分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資金用途變更為“高效電池關鍵技術研發(fā)項目”。
截至目前,該公司N型TOPCon產能2.1GW,也是眼下國內唯一量產的N型TOPCon電池廠商。
然而,量產后降本的主要途徑除了技術層面外,產能規(guī)模的繼續(xù)提升也是重要一環(huán)。
根據行業(yè)媒體統(tǒng)計,近三年來,中來股份先后公布總規(guī)模達13.6GW的高效太陽能電池投資計劃,投資金額累計超過230億元。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fā)現,該公司在N型高效電池擴產項目方面難免會給外界“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多個項目進展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如2016年的“年產2.1GW N型單晶雙面電池項目”、2017年4月“衢州10GW N型單晶IBC與雙面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以及2019年的“年產1.5GW N型單晶雙面TOPcon電池項目”,這些項目大部分施工進度低于預期計劃。
有業(yè)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盡管N型電池技術被視作下一代光伏電池技術的主要發(fā)展方向之一,但N型電池生態(tài)產業(yè)化步伐較慢,國內僅中來股份、一道新能源等少部分光伏企業(yè)深耕。
值得一提的是,若要繼續(xù)擴大產能規(guī)模,期末現金余額僅8.58億元的中來股份還需依靠融資來完成。這是否會對后續(xù)該公司的再融資產生影響,有待觀察。
![關注微信獲取最新資訊](http://static.sjfzxm.com/images/blank.jpg)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