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淼專欄丨推動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銷售有序合規
董希淼(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亞洲金融合作協會智庫研究員)
12月25日,中國銀保監會公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辦法》加強理財產品銷售業務機構和行為監管規范,厘清理財子公司、代理銷售機構和投資者等各方的關系和責任,適應理財子公司成立之后理財產品銷售法律關系變化的需要,有助于進一步完善銀行理財子公司制度規則體系,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推動理財子公司和理財業務健康可持續發展。
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作為資管行業的重要參與者,備受關注。2018年4月,《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資管新規)正式公布,為我國資管業務穩健發展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作為資管新規的配套制度,2018年9月,銀保監會公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理財新規);同年12月,公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理財子公司辦法》)。
在《理財子公司辦法》發布當月,銀保監會就批準了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申請,拉開了理財子公司批設的序幕。到目前為止,包括全部的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部分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在內,超過40家銀行提出設立理財子公司的計劃,其中共22家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目前,已有19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此外,銀保監會還批準了2家外資控股理財公司籌建,其中1家已經開業。
資管新規對金融機構發行和銷售資管產品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提出“了解產品”和“了解客戶”等要求。理財新規專設“銷售管理”一節,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宣傳推介和認購、贖回等業務活動以及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方面進行詳細規定。《理財子公司辦法》對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的風險評估、銷售管理、代銷機構等提出部分要求。但上述規章制度,對理財產品銷售管理的規定較為籠統且分散,全面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存在不足。而此次《辦法》,深入落實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和《理財子公司辦法》等制度規則,充分借鑒國內外資管產品銷售已有的成熟監管標準和實踐經驗,針對銀行理財子公司特點,對理財產品銷售機構、銷售渠道、宣傳銷售文本、銷售人員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明確責任,加強規范,補足了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的制度空白。《辦法》相關條文具體詳細,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既有利于金融機構執行,也便于投資者理解。
《辦法》共八章69條,超過1.3萬字,主要從四個方面加強管理,明確要求,為理財市場發展和投資者保護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
一是厘清理財子公司和代銷機構銷售責任。銀行理財子公司是理財產品的設計發行方,主要責任是明確“是什么產品”“由誰來賣”“如何管理賣方”;代銷機構面向投資者實施銷售行為,主要責任在于“賣什么產品”“賣給誰”以及“該怎么賣”,兩者應共同承擔理財產品的合規銷售和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義務。同時,《辦法》分別提出機構和產品盡職調查要求。
二是明確從事理財產品銷售業務活動要求。通過營業網點銷售理財產品,銷售機構應實施理財產品銷售專區管理,并對每只理財產品銷售過程進行錄音錄像。通過電子渠道銷售理財產品的,銷售機構也采取措施記錄重點銷售環節,并確保能夠滿足回溯檢查和核查取證的需要。同時,規定了銷售機構和銷售人員的18條禁止性行為,如誤導銷售、私售“飛單”等。
三是規范銷售人員和宣傳銷售文本管理。在銷售人員管理方面,從機構和員工兩個層面分別提出要求。未經上崗資格認定并簽訂勞動合同,任何人員不得從事理財產品銷售業務活動。同時,銷售機構對相關信息進行公示,便于投資者查詢核實。在宣傳銷售文本管理方面,強化集中統一管理責任,明確制作分發、授權管理及委托編制的主體,厘清各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承擔。
四是進一步強化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堅持“賣者盡責”與“買者自負”的有機統一,在壓實相關機構責任的同時,也明確投資者義務與信息確認責任,推進有序打破剛性兌付,保護各方合法權益。同時,加強信息全面登記,依托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強化銷售過程信息的匹配和登記,便利投資者通過權威渠道查詢核實,防范偽冒機構和人員銷售虛假理財產品。
《理財子公司辦法》第二十七條提出,理財子公司可以通過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或監管部門認可的其他機構代理銷售理財產品。而《理財新規》規定,商業銀行只能通過本行渠道銷售理財產品,或者通過其他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代理銷售理財產品。這是《理財子公司辦法》首次將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的銷售范圍,擴大到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之外,引發市場關注。大型互聯網平臺和其他專業機構能否成為監管部門認可的“其他機構”,獲得代理銷售理財產品的資質,成為關注焦點。而此次《辦法》明確,現階段只允許理財子公司和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代理銷售機構,互聯網平臺和其他專業機構暫時還無法獲得代銷資質。
在理財子公司剛剛起步、市場辨識度不高以及投資者教育還需加強等情況下,《辦法》對理財產品代理銷售相對謹慎,沒有進一步擴大代銷機構范圍,維持理財產品銷售制度的連續性和平穩性,是必要和恰當的,這有助于投資者更好地辨別,也是對投資者的一種保護。當然,這將使得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在銷售機構范圍方面,與公募基金等還存在一定差距。對一些年輕的投資者,如果不能從互聯網渠道方便地購買理財子公司產品,也可能影響他們投資理財子公司產品的意愿。不過,《辦法》預留了制度空間。銀保監會表示,將根據銀行理財產品的轉型發展情況,適時將理財產品銷售機構范圍擴展至其他金融機構和專業機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