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漲聲中加速轉型
棉花一天一個價,工資漲了還招不到人,人民幣升幅心里沒底……在108屆廣交會上,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企業負責人表示,在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增加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多重壓力的疊加效應下,企業普遍面臨成本壓力加大、利潤逐漸被蠶食的考驗。
面對“漲聲”企業出口壓力陡增
在108屆廣交會上,記者聽到最多的就是“漲聲”,而且勞動力短缺、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因素交織在一起。
“年初的用工荒綿延至今,許多工廠門口常年貼著招工啟事,現在只要能多招一個工人,就敢多接一張單,多賺一點錢。但是由于招工不足,一些訂單在積壓、延期,就是沒有人來干。”東莞東麗塑膠制品有限公司業務經理李耀國說。
在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的同時,原材料價格的攀升也讓外貿企業嘗到了苦頭,尤其是紡織服裝行業。“去年棉價還是每噸1.6萬元,今年已經達到每噸2.4萬元。現在棉花一天一個價,產品價格遠遠趕不上原材料漲價幅度,出口已基本無利可圖。”不少紡織企業面對脫韁的棉價一籌莫展,由于棉價變化快,企業經營成本不斷增長,利潤微薄的紡織企業更是不敢輕易接單。
“除了棉價,多種原材料價格都出現了上漲,其中9月份的鋼管價格一個月就調整了三次,前后漲了300元/噸。”河北五礦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甦說。
最讓企業難以承受的是人民幣的大幅升值。廣東潮州市創佳電子有限公司海外市場部副總經理陳全有說,企業年初都是按照人民幣升值3%或者5%的預測,進行簽約接單、安排生產計劃,但是沒有想到人民幣近期升值幅度這么大。而對于利潤率只有三四個點的企業來說,人民幣升值一個點意味著企業直接減少了一個點的利潤,利潤率減少25%。
在一片“漲”聲中,企業利潤被不斷侵蝕,就連利潤偏高的機電產品也難以承受。中國機電商會副會長王貴清說,機電出口企業中有相當部分企業利潤為3%,還有部分企業利潤是6%至7%,只有少數企業利潤在10%左右,人民幣升值對機電企業利潤沖擊很大。
保市場和保利潤的兩難困境
面對成本壓力的倒逼,參展企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出口價格,但是企業的利潤并沒有隨提價而提高。
張甦說,從年初到現在,公司不少產品提價近20%,但是高漲的價格卻沒有帶來更加豐厚的利潤。
深圳市燕加隆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杜飛說,雖然今年產品成本提高了七八個點,但是為了保住市場,產品價格只提高了3%,成本差距通過內部挖潛來彌補,但現實依然是殘酷的,出口利潤是越來越薄。
“為了保市場,在激烈的出口競爭環境下,企業提價幅度有限,一些企業更是在微利中賺吆喝,更多是為了保住老客戶,因為一旦客戶走了就很難再找回來。”飽受棉價之苦的一位山東紡織企業負責人道出了不少外貿企業的無奈。
盡管如此,仍有部分訂單隨著中國出口產品的提價而轉移到其他國家,使得印度等新興市場從中獲益。張甦說,在五礦產業領域,已經有不少訂單開始向印度企業轉移,采購商也在為降低采購成本而試圖尋找新的市場。
在許多外商來看,人民幣升值是大勢所趨,不可避免。不少企業擔憂,升值的人民幣會讓中國出口的產品越來越貴,市場份額被蠶食轉移。
“與此同時,隨著煤炭、天然氣、電力、水等資源、能源價格逐步市場化,企業生產成本將不斷增加。同時,勞動力成本將上漲,環保成本也會有所增加。”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綜合業務部主任郭洪軍認為,這些因素的存在或將進一步提升出口成本。
加快外貿增長方式轉型
“盡管壓力漸增,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山東山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尚勁松說,“外貿企業正在想方設法擺脫眼前的困境,同時謀劃長遠,加快增長方式轉變,積極提升核心競爭能力,以確保外貿可持續增長。”
長單短做、大單小做是大多數企業的應急辦法。張甦說,針對匯率等變化引起的成本上漲,企業采取將長單分解為短單、大單拆分為小單的措施,努力保住客戶,同時積極化解貿易風險,提升企業利潤。
同時,企業還可以通過跟外商簽訂合同約束條款來減弱人民幣升值的負面影響,約定當人民幣升值超過一定幅度時,產品價格就會相應提升。針對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因素,通過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來削弱影響。對于日漸昂貴的勞動力,不少參展企業增加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努力減少對人工的需求。
“除了采取這些短期的應對措施之外,我國外貿企業更應該注重創新,研發新產品,優化海外銷售渠道,提升核心競爭力,從而有效應對各種外貿壓力。”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李磊博士分析認為,這次成本壓力測試,測驗出我國外貿企業的競爭力不足以及出口結構欠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108屆廣交會上,提早進行轉型的外貿企業已初步具備抵御和化解成本上升的能力。其中,海爾、格力等技術領先、自主品牌基礎較好的企業均表示,在人民幣匯率以及原材料價格不斷出現大的波動的情況下,企業完全可以消化上述不利因素的影響,并保持20%左右的出口增長率。浙江貝發集團有限公司等民營中小企業也通過創新運營模式,更廣泛地參與到整個產業價值鏈條中而獲得新的競爭優勢。{page_break}
“作為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主題,企業必須不斷提高長期動態核心競爭能力,著重從側重數量價格競爭向品牌效益競爭轉變,從注重加工制造向自主營銷轉變。”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王受文表示。
轉變外貿增長方式,這是一場持久戰。
成本上升競爭力明降
紡織服裝業:后危機時代的機遇與出路
通過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市場和我國紡織在近十年中的貿易增長的貢獻進行解析可以得出,我國紡織在OECD市場上的增長主要來自世界性增長和價格競爭力,市場與產品優勢的貢獻很小。近年來,我國由于勞動力原料成本上升,價格競爭力在這十年中明顯下降,因此在后危機時代,我國要實現新一輪增長,必須要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優化市場結構,轉變傳統競爭模式。
回顧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世界經濟呈現大變局:我國加入WTO;多纖維協定(MFA)消亡;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這三件事直接影響我國紡織:作為最大的紡織出口國,我國加入WTO使其具有真正的世界性;而扭曲的紡織貿易體制MFA的消亡,使紡織貿易開始回歸WTO的自由貿易原則;全球金融危機使世界紡織備受打擊,而紡織產業最終扮演了復興經濟救贖者的角色。
紡織貿易是世界經濟中最基本也是最活躍的部分,而我國紡織更是世界紡織貿易主要推動者。在過去的20年中,世界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以美元表示的世界紡織服裝出口增長2個百分點,而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增長4.86個百分點。過去的幾年,我國紡織貿易相對世界紡織貿易增長更在提速。
這十年,特別是金融危機使大家開始重新審視紡織產業的作用,也改變了人們對紡織經濟地位的看法。事實上,紡織是全人類的民生產業,是過去發達國家和工業化國家、現在或將來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和具有競爭力的產業,是大多數國家的工業化的跳板,承載著城市化進程中新城市人口就業、都市產業演進和消費與市場擴張的重任。
現代紡織,提供的已不僅僅是衣著消費品,更能提供與人類生活全面相關的各種材料,如家居裝潢、汽車內飾、建筑道路和水利土工、輕質高強運輸交通工具、生物醫學方面的材料,紡織已成為人類的基礎產業。就此而言,紡織不僅是后危機時代促內需、保增長的主導產業,更有可能是促使新市場、新興領域、新興產業增長的產業。
后危機時代,我國紡織顯然存在巨大空間。
多纖維協定(MFA)是扭曲的貿易機制,我國是MFA的最大受害者。實際上,MFA不僅阻礙了我國等一大批發展中國家與不發達國家的比較優勢的發揮,實際上也拖延了發達國家和后工業化國家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優化的步伐。從1995年到2004年,MFA在紡織服裝協定(ATC)的規程下,逐步消亡,可以看出在此期間全球紡織貿易增長速度在加速。這有力說明紡織貿易自由化是全球經濟均衡和諧包容增長的前提條件。
在過去十年中,特別是在MFA取消之后,我國紡織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率快速增長。
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市場為例,對我國紡織在近十年中的貿易增長的貢獻進行解析。我們可將增長貢獻分解成世界性增長、產品優勢、市場優勢、價格競爭優勢四個方面,將產品分成纖維類(SITC26)、紡織制品類(SITC65)和服裝類(SITC84),將OECD市場分為北美(美國、加拿大)、東亞(日本、韓國)、歐盟15國以及OECD其他國家。通過分析可以得到出口增長因素解析結構,表明我國紡織在OECD市場上的增長主要來自世界增長(這項在MFA后有明顯上升)和價格競爭力(價格競爭力下降);市場與產品優勢的貢獻很小;歐盟15國增長主要來自世界增長,產品優勢貢獻很大,價格貢獻為負;東盟國家價格競爭力在上升,產品優勢貢獻為負。所有出口國都享受了貿易自由化帶來的世界紡織貿易增長的好處。{page_break}
可以明顯看出,我國紡織貿易的增長貢獻主要來自于貿易自由化進程中全球貿易增長,其次是價格競爭力。但由于我國近年來勞動力原料成本上升,價格競爭力在這十年中明顯下降,而產品結構優勢和市場結構優勢則貢獻很小。這說明迄今為止,我國紡織的出口增長主要還依賴于規模與價格競爭。
后危機時代,我國要實現新一輪增長,要從紡織大國轉變為強國,必須要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優化市場結構,要轉變傳統競爭模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