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服裝品牌借助商場擴展渠道受渠道商制約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假日對于人們來說,往往既是一個休閑的時間,也是一個購物的時間。特別是對于商家來說,在假日到來之前和假日期間會推出各種促銷活動。一定意義上來講,假日和商品的供應聯在一起,形成商品銷售的旺季。
但現在,假日完全變成了打折季。在假日里,商場之間的矛盾更進一步凸顯。一方面,商場不肯放棄黃金假日的巨大消費市場,想出各種方式進行促銷,打折是必不可少的一招;但品牌企業可能會認為打折會對品牌形象產生負面影響,所以很不原意參加商場的打折活動。
可是,現在很多品牌還是要借助于商場這個渠道,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渠道商的制約。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在計劃經濟時代,往往制造和銷售是分離的,即便是在改革開放后,甚至現在,還是有很多品牌依然是制造商品牌,自有品牌是最近這幾年慢慢從國外舶來的。我們的企業現在還不十分清楚制造品牌和自有品牌在運作模式上的差別,消費者也不是很明白。我們的很多企業都是從制造商開始的,制造商品牌和自有品牌的后期發展路徑是不同的。
目前國內商場和品牌之前的關系可以說是“扣點關系”,商場不會管品牌打折是否會影響到品牌形象。很多企業是在被迫地適應商場的打折要求,因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品牌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和商場抗衡。
不過轉念想想,對于品牌來說,更好的方式是應該利用假日這個黃金時間段來推出自己的新品或旗下新的品牌。因為中國的節假日,大部分處于換季的時候,像“五一”、“十一”都是如此。
但令人失望的是,我們的企業能主動地利用假日經濟,推出自己的新品品牌,雖然有,卻是很少。也就是說,我們的服裝企業,在研究假日經濟方面還不是很透徹和清楚。
自覺地利用黃金假日,創造出假日經濟,在我們的服裝產業里還沒有達到一種自如的程度,倒好像是“被假日”了。所以,很多品牌企業就在打折時,拿出的是自己不太好的產品或者是已經過季的產品,把新品反而收起,這種現在在相當一部分品牌企業中存在。
這也連帶造成了假日里,消費者反而在商場里買不到好的衣服。同時,還會迫使服裝企業不得不將新品的價格提得很高,靠此來拉升整體銷售業績,把打折期間的損失補回來。而這就造成了消費者的疑惑,為什么一個品牌的新品和打折產品價格差異有那么大,反而不利于行業的未來良性發展。
假日期間對于企業的銷售額,從總量上來看,其實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明顯。無非就是把本應收于后期的銷售額提前收入口袋,比如有些消費者本來打算是“十一”之后要買衣服,恰好看到打折那就這時候買了,這對于服裝企業的銷售業績來說,總量并沒有提高,很多消費者在假日前觀望的情況,比如先選好自己中意的衣服,然后等到節假日打折時來購買,甚至有的消費者事先和銷售人員挑好了衣服,先包起來不買,等到第二天打折是來結賬。
但有一個例外,就是對于戶外品牌來說,情況是不同的。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對戶外運動的熱情不斷高漲,假日對于戶外品牌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銷售提升機會。人們對旅游戶外產品的要求越拉越高,一些特殊功能的戶外服裝成為熱銷,戶外品牌受益于假日。而大多數的作為常態的服裝產品類品,假日對其銷售業績的影響不明顯,無非是把后幾個月的銷售業績提前支取而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