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上不去成本下不來 棉農直嘆種棉賺錢越來越難
10月5日上午,無棣縣西小王鄉的上空,剛飄過一場不大但很細密的雨。
“今年雨水太勤了,對棉農張師傅說,由于雨水較多,今年棉花畝產較去年有所下降。“現在地里開著的是中期棉,去年這時候每畝地怎么著也能收上四五百斤籽棉,今年看這情況啊,每畝能打上400斤就謝天謝地了!”張師傅家種植了30多畝棉花,其中有10多畝是自家的田地,其余20多畝都是承包的土地。
在西小王鄉河北村的棉田里,一位棉農正帶著幾位同村的農婦趕摘棉桃,“今年棉花質量和去年比不是太好,雨天多,棉花爛桃也多,加上成本貴,投入多,現在棉價又上不去,費了工夫還不一定賺到錢!”這位棉農說,“現在棉花一斤才4塊多錢,要是能賣到5塊來錢,俺們還能吃得消!”
西小王鄉經貿辦主任付木林介紹,作為無棣縣棉花主產區,2011年,西小王鄉境內種植棉花約12萬畝,平均畝產在250公斤左右。目前,無棣縣共有6家400型打包機棉花加工企業,其中有5家企業設在西小王鄉。同時,西小王鄉另有其他中小型棉花加工企業30多家,棉紡企業2家,加工能力較強,對棉花的需求量也較大。
“全鄉棉農家里少的也有二三十畝棉田,百畝以上的種植大戶大有人在。越往東走,棉田越集中。”付木林說,盡管種得多,可去年以來忽高忽低的棉價,還是不可避免地“閃了”棉農們的腰。去年收購棉花時,開秤價格是每公斤9.6元,其后一直看漲,11月中旬時棉價達到最高,每公斤在14.4元—14.6元,但這一令人咋舌的價格僅僅維持了半月有余,在國家政策調控之下,棉價迅速回落,多數棉農和收購商沒能賣到期望中的高價。今年春節前后,棉價降至每公斤11.6元—12元。正月十五以后,棉價繼續下降,到四五月份回落到每公斤8.4元—9元。
付木林認為,雖然今年棉價的波動幅度不會很大,但還是會有很多棉農存棉惜售,不過存棉的人數較往年來說已大為減少。
“自己家的地種棉花還能多賺點,要是承包別人的地種棉花,實在賺不到什么錢。”棉農張師傅和記者算起了賬:他家30多畝棉田中,有20來畝是承包地,每畝地的承包費600多元,土質好的地甚至要650元,棉花的打頂、殺芯、去杈等都要用工。每畝地農藥錢100元,地膜30多元,種子150多元,復合肥200多元,再算上澆水、除草劑等其他費用,零零散散加到一起,總成本最起碼也要1400元到1500元。張師傅說,樂觀估計,按200公斤的平均畝產,8元1公斤的價格,每畝也就1600元錢,去掉成本,每畝還賺不到200元。“種自家地的不用交承包費,每畝能賺到800元—1000元。”
張師傅坦言,去年這個時候,像自己家這樣種二三十畝棉花的,每年最多能純收入2萬多元。“今年說啥也夠不上這個數了。好的棉花每斤也就賣到四塊二三,不好的棉花每斤最多賣到2塊錢。要保證不賠,多少能賺點,每斤怎么著也得賣5塊錢,這是俺的心理底線,賣不上這個數就直接賠錢。”他說,一年到頭在地里忙活,賺的錢還不如一個勞力外出打2個月工賺得多。要是情況不好,明年就不種棉花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