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繭收儲利好出盡 價格不進不退
金秋十月,大地豐收,正是秋繭上市的季節,也應是振奮人心的季節。9月底,國家繭絲辦應行情持續走跌,面向全國收儲白廠絲972噸,以接近33萬的震蕩偏空行情,10月持續震蕩偏空行情,SS12033掉下30萬整數關,多條日均線與K線長期交織。繭絲要走出方向需要再尋敲山之石。
秋繭減產,成為繭站和絲廠拼命搶收的理由。各地秋繭收購價格火熱上漲。然而,復雜的宏觀經濟環境,低迷的出口訂單,絲難走、綢難賣,繭絲行情并沒有因為原料價格高而上漲,反而是繭絲倒掛日趨嚴重,搶收高成本原料,成了繭站絲廠的一廂情愿。秋繭減產以及原料成本高對行情的支撐作用并不突出,絲廠的經營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不過反過來看,如果沒有高原料成本的支撐,行情是否會進一步下挫?在此且先不論。
減產支撐行情力不從心 后期秋繭價格松動
今年干旱早為秋繭減產埋下了伏筆。在春繭收完以后,秋繭減產的征兆就已經顯露出來?,F實情況跟行業的預期一樣,10月份全國秋繭收烘進入后半階段,各地減產消息頻傳。桂南秋繭減產嚴重,至10初,收烘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減產幅度超過50%。桂北產量也有所萎縮;云南、四川部分蠶區受旱嚴重,減產幅度較大;江蘇浙江同樣受到早期干旱影響以及溫度偏冷、桑病、蠶病的影響,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
由于全國各地蠶區收購方式的不同以及市場環境不一樣,秋繭收購價格也是各地各價,不過進入10月份,各地秋繭收購價格均呈現較大幅度上漲的姿態。月初桂南尾繭收到32元/公斤左右;月中桂北已經飆升至38元/公斤左右。比夏繭收購價高出50%左右;云南收購價普遍達到35元/公斤,陸良縣達到40元/公斤。絲廠降低原料成本的打算沒能實現。
盡管蠶繭原料成本越堆越高,但長期低迷的行情絲毫不為所動,繭絲倒掛有愈演愈烈之勢。在資金不足和虧損預期的壓力下,月底秋繭收購價格有所松動。宜州收購價格為35元/公斤左右。高成本原料對行情的支撐顯得力不從心,是否上游已經開始向下游妥協?
宏觀環境多空交織 暗藏隱憂
受歐美債務危機為主的各種因素影響,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乏力,居民消費意愿不強。同時,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斷加大,國內包括原料及勞動力等各種生產成本持續上漲,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絲綢商品的終端消費。目前,國際市場需求增速將有所減緩,不利于我國絲綢商品的出口。絲綢內需市場開拓緩慢,及受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絲綢商品面臨外需引擎熄火,內需動力不足的局面。
10月份歐洲債務危機形勢復雜多變,利多利空交織,很大打擊了市場信心。10月23日召開的歐盟峰會牽動人心,但歐盟峰會并沒有給出解決歐債危機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希臘債務危機仍然懸而未決。解決錯綜復雜的歐債危機是個漫長的討價還價的過程。歐美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復蘇仍然受到歐債危機的拖累。美國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10月25日發布報告顯示,10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由上個月修正后的46.4意外降至39.8,降至兩年半以來的最低水平。今年以來,消費者信心指數從年初的70左右的一路下跌至目前40以下的水平,顯示了美國消費者對美經濟及就業前景依然悲觀。絲綢商品出口回暖尚需等待時期。
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有所下降、海外經濟局勢不容樂觀,10月29日,溫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宏調政策將“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
部分銀行被允許適當增加信貸,四大新增貸款達1000億,信貸已局部性寬松,對于當前資金困難經營陷困境的繭絲綢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內需能否扛起絲綢行業發展大旗
今年上半年,生絲價格延續去年的單邊走勢,一路漲到41萬元/噸見頂,極大的影響了絲綢商品出口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國內工廠接到的海外訂單出現了嚴重萎縮。由于原料成本高,訂單少,加上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劇,出口利潤微薄,許多中小型綢廠資金周轉遇到嚴重問題,掀起了一股倒閉浪潮。中小型綢廠是消耗中低檔生絲的主力軍,而主力軍一倒,生絲流通受阻塞在所難免。據絲綢出口企業透露,今年以來我國綢緞對印度市場的出口銳減近90%。
在出口不暢,嚴重影響了繭絲行情,行業紛紛把目光轉投前景廣闊潛力無限的國內市場。絲綢行業開發國內市場,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相關部門也一直在努力,但筆者認為收效甚微。目前在國內市場上的絲綢產品主角是蠶絲被,其他如絲綢服裝等中高檔絲綢產品并沒有形成市場規模。而蠶絲被售價較低,原料多是下角繭、雙宮繭等次等原料,無法消耗普通生絲,對繭絲行情沒有實際意義。
內需在短期內仍然無法承擔起繭絲行情反彈的大任,至少5年內仍很難主導繭絲行情。絲綢行業嚴重依賴出口的事實依然沒有實質性轉變,所以繭絲行情的走勢還得看歐美印的市場動向。
繭絲回暖機會尚存 收儲是否敲山之石
收儲是調控行情,維護穩定,保護企業的重要手段。9月份繭絲辦公開收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這是可以肯定的。早在9月繭絲辦收儲之前,廣西地方政府也在醞釀收儲事宜。廣西目前擁有全國最大的蠶繭產量,已經最大的繅絲規模。今年行情的波動受害最嚴重的莫過于廣西的繅絲企業,進而蔓延到蠶農,新興的廣西桑蠶繭絲綢產業蒙受損失在所難免,就形勢的嚴峻而言廣西地方政府收儲呼之欲出。
今年蠶繭減產在眾口之下,似乎已經由傳說變成了事實。而且今年氣候多變,蠶繭質量也相對較差,總體上車率較低,可能一定程度上縮減了生絲的產量。成本已定、產量已定,對于多方來說是一個利好的消息。但如何使用利好消息壓制住利空消息,殺出一條血路?這就成了新問題。
市場普遍存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2009年,繭絲行情現好轉,絲廠和中小型綢廠紛紛大量上馬,海外訂單也較為活躍,直到去年繭絲價格單邊上行見頂之前,海外訂單雖有減少,但還沒有間斷。但目前不管是盤面還是現貨市場都是死氣沉沉,一潭死水。絲廠必須就這樣認虧嗎?目前最大的繅絲產能在廣西,新興的繭絲綢行業對拉動廣西地方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政府對這個行業也是倍加重視,扶持力度很大。絲綢消費不會完全停滯,國外用綢企業庫存耗盡之時,必定會再來訂單,繭絲回暖機會尚存。我們需要做的是維護行情穩定,保護企業經營。那么接下來國家、地方政府堅持收儲是否就是解決繭絲低迷行情的那塊敲山之石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