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臨近 冬裝價格“虛火”高起
立冬過后,廈門天氣逐漸轉冷,當地不少市民也開始著手購置冬裝。不過,“80后”白領陳小姐近日在廈門逛了一上午后居然空手而歸,倒不是沒挑到中意的,而是服裝的價格“嚇”到了她,將近2000元一件的襯衣、動輒七八百元的T恤衫、四位數起價的冬裝大衣,陳小姐不由大發感嘆,現在的衣服真是漲得太離譜了。
“去年這個時候,買件毛衣也就300多元,打底的襯衫和牛仔褲也不過是幾百元,有1000元錢差不多就能置辦一身冬裝行頭了,但今年的情況大不一樣。”陳小姐說,以前也有那種上千元的襯衫、毛衣,但也僅僅是個別現象,不過今年的商場里,隨便拿起一件,標價上千元并不少見,1000元能買一兩件就不錯了。
記者在呂嶺路一家商場里看到,羽絨服標價2499元、牛仔褲899元、風衣1499元,還有一款皮衣標價則是3299元。
在中山路一家百貨商場里,服裝標價也大多是“四位數”,不少品牌相比去年漲了近一倍。令陳小姐郁悶的是,原來只要是商場搞活動,幾乎所有的品牌都會參與,一些大眾的牛仔褲都能打到5折,“但是今年,不知道是這些品牌想抬高身價,還是成本真的漲了很多,那些以前能打5折的品牌,今年大多也不打折了”。她說。
為什么今年的冬裝漲得離譜呢?與服裝成本最為密切的原因是棉花的價格,但棉花卻和此次終端的高價關系不大。據了解,和今年3月份的每噸3萬多元相比,秋季的棉花價格大幅跳水,但與棉價息息相關的服裝價格卻沒有松動。{page_break}
在湖里做服裝代工的范先生告訴記者,服裝從設計到訂單生產一般需要三四個月,現在做出來的衣服,大部分用的是今年春天的棉花,因此目前的秋冬服裝成本處于高位。“除了占60%的原料成本外,服裝的人工和推廣費用也都在一年里漲了不少。”范先生說,比如工人的工資今年一年里就平均漲了20%多。
范先生除了給別的服裝品牌代工外,自己也有一個服裝品牌。他說,一般商場中賣千元左右的服裝,其實出廠價也就百元左右,造成終端零售價與出廠價之間存在巨大差價的主要原因,就是流通過程中各個環節不斷加價。
“在服裝銷售過程中,人工、物流、倉儲、廣告投入、渠道建設、店鋪租金、水電等費用都在上漲。”廈門本土品牌負責人鐘先生已經將自己的品牌賣到了全國各大百貨商場。他告訴記者,一件成本20多元的T恤,從工廠出廠不過30元左右,輾轉到了省級代理商手中可能變成了50元,等流入市一級的代理商手中時,價格已經能漲到80元,最終進入零售終端的定價由品牌知名度決定,一般品牌可能加價率在5倍左右,即進價的6倍,知名品牌甚至能達到10倍,國際頂級品牌更是高達幾十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