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賓高縣:打造蠶桑產業示范帶
“今年全村夏蠶發種386張,較去年同期多發63張,這是市上確定的10萬畝蠶桑產業帶建設給我們帶來的福氣。”高縣蕉村鎮幸福村黨支部書記李本忠高興地說。
高縣科技示范園大蠶飼養區
據介紹,幸福村有養蠶戶276戶,今年春蠶平均單產達到37公斤,全村85%以上的桑園已實行“一步成園”栽植技術,春季已發放新型蔟具方格蔟1.53萬片,消滅了落后的草籠和篾折蔟等蔟具,實現了方格蔟100%覆蓋。“今年我們又實施‘一步成園’栽培技術225畝,建了九個標準化室外養蠶大棚,集中培訓養蠶技術300多人次……”,說起該村的蠶桑業發展,與蠶桑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李本忠口若懸河。蠶桑是高縣農業的支柱產業,全縣蠶桑收入30萬元以上的村185個,其中超過100萬元的村有142個,養蠶農戶戶均收入近7000元,人均養蠶收入達到1600元,占家庭總收入的40%以上。
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高縣蠶桑長勢良好
近年來,該縣緊緊抓住“東桑西移”和“宜賓市10萬畝蠶桑產業帶”等發展機遇,科學編寫《高縣蠶桑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了高縣蠶桑產業發展目標,調研了10萬畝蠶桑產業帶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細化項目措施,落實工作責任,大力推進產業帶建設進度。同時,把10萬畝蠶桑產業帶建設納入縣委、縣政府專項工作考核和全年目標綜合考核范疇。
在示范產業帶基礎建設上,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加大投入。截至目前,已投入專項資金420萬元,硬化產業環線20公里,整治產業路35公里,基本貫通了蠶桑重點村之間的連接線;投入資金200萬元在華光、人民等蠶桑基地村實施“五改三建”工程,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完成惠澤水庫西干渠渠系配套,極大緩解蠶桑產業帶的干旱問題;在落潤華光村、羅場新集村實施“金土地”項目,平整土地3200畝,增添了產業發展后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