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紡織大世界日漸蕭條
微觀
現狀:紡織批發市場生意蕭條
“現在的紡織品確實不好賣了!”鄭州紡織大世界商戶陳先生提起最近的生意,忍不住直嘆氣,“物流企業好幾天沒有貨可拉,商鋪好幾天賣不出去東西。”
“你看這市場里的人,稀稀拉拉沒幾個,就知道生意咋樣了。”張國強在紡織大世界棉布區有一家門店,“從去年到今年,全國大形勢不太好,紡織品市場都很蕭條。”
“內需有一個淡旺季,現在旺季不旺,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表現。”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李繼鋒說,原材料成本漲價上升到終端的面料、服裝等方面,占的比例并不大。勞動力成本、電力能源等各種成本的增加也影響著終端售價,而最關鍵的仍是市場需求不足導致了生意蕭條。
隨著城市發展,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也在影響著紡織品市場的發展。“工業化、流水線生產的成本很低,而買面料回去自己加工,成本很高。”
曾經:生意好到不零賣
鄭州紡織大世界曾是河南紡織業興盛時期的標志之一,年交易額曾達15億元,全國20多個省市的布匹廠商曾在此經營。
鄭州紡織大世界的前身是友愛路布匹批發市場。幾百米長的友愛路上,剛開始時只是個由十幾家商戶自發形成的馬路市場,幾年下來,一下聚集了近千商戶。1991年,鄭州市提出“退路進店”,取締馬路市場。1995年4月22日,鄭州紡織大世界正式開業。
那時候流行一句話:“要想發,搞批發;要想富,就賣布。”當時市場生意好得不得了,商戶最多時有2000多戶,來自江蘇、浙江、廣東的布料匯集于此,又從這里批向四面八方,貨物輻射到甘肅、遼寧、吉林、安徽、山東、山西、湖北等地,紡織大世界當時是中西部最大的紡織品批發市場。
有商戶說,那個時候生意好到大家都不零賣,“沒那個時間,每天顧客都是圍住門,跟搶一樣”。
宏觀
紡織三大市場,各占一方
在中心城區內的紡織市場生意蕭條時,位于南三環的錦榮國際輕紡城及西四環的鄭州紡織服裝產業園正在崛起。
“鄭州三大紡織市場是‘戰友’。”河南豫發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樹在接受采訪時說,三大紡織市場是推動鄭州服裝加工的“三駕馬車”,三個市場互相補充、互相促進。
2010年8月,由豫發置業開發的鄭州錦榮國際輕紡城開業。
業內人士稱,此前鄭州服裝產業60%以上的企業在鄭州紡織大世界購買面輔料。“就近配套”是很多產業的發展規律。錦榮國際輕紡城建在南三環,正是因為看到了鄭州城南龐大女裝產業集群的能量。據了解,該市場具備容納2500余戶輕紡商戶進駐的能力。
此外,位于鄭州市西四環的鄭州紡織服裝產業園,規劃面積近13平方公里,其目標是成為“中西部最大紡織服裝產業基地”。
變局
紡織大世界的棉布區、窗飾區要外遷
鄭州市專業市場逐步外遷規劃出臺后,在不少市場掀起波瀾。
規劃中的紡織布匹類市場集聚區是以鄭州紡織服裝產業園為依托,以錦藝紡織服裝園為核心,規劃2700畝市場用地,承接紡織布匹類市場外遷。
在鄭州市政府今年啟動的30家市場外遷規劃中,包含鄭州紡織大世界的棉布區和窗飾區。
按照這個規劃,鄭州紡織大世界將搬到西四環外的鄭州紡織服裝產業園。
“鄭州紡織大世界遇到了發展的瓶頸。”這在鄭州市紡織業資深人士王先生看來,紡織大世界要外遷也是必然趨勢。
這中間首先是硬件問題。許多商戶反映紡織大世界設施老化,但苦于場地所限及今后的規劃導向,市場無法進行根本性的改造。其次是競爭加劇,不斷出現的新市場分流了部分客戶,影響了市場的競爭力。
觀點
市場要靠自然發展
新市場層出不窮且硬件優越,而另一方面,老市場里的商戶并不愿意外遷。
“如果市場搬遷,我的店肯定會有損失。”張國強說,紡織大世界雖然說是批發市場,但是近幾年店里也有很大一部分零售業務,“要是搬到西四環,誰買個床單會跑那么遠?我在紡織大世界做生意有十幾年,也積累了一批老客戶,要是搬了,我的客戶咋辦?”
紡織大世界棉布區總經理李虎在接受采訪時稱“現在市場還沒開始說這個(外遷)的事兒”。
雖然市場方未明確最終將會搬向何處、何時搬遷,但市場里的商戶普遍認為,“要搬肯定會往西四環那邊搬”。
而這也是張國強們不愿搬遷的另一個原因:新市場太遠,“我的房子買在這附近,孩子也在這附近上學。搬到西四環,孩子上學咋辦?”
“從市場的角度來考慮,天然形成的市場,有存在的合理性。如果重新布局或者調整,要根據市場的需要,來配置整個市場的資源。”業內人士稱。
未來
紡織市場向西?向南?
“未來紡織品市場要向西發展。”鄭州市中國中部紡織服裝品牌中心負責人說。
自上個世紀50年代起,國家在鄭州進行了大規模的紡織工業建設。先后投資2億多元建成國棉一、三、四、五、六廠5個大中型棉紡織企業及與之相配套的大型印染廠、紡織機械廠、紡織器材廠等企業,另外還有4所紡織院校,有10萬紡織產業大軍。
近年來,鄭州紡織業逐漸衰落,但復興紡織業一直是鄭州市政府的夢想。
資料顯示,在20世紀90年代末,河南省與鄭州市兩級政府就籌劃著要在鄭州市西郊建設紡織城。2003年9月11日,鄭州市政府出臺了鄭政【2003】27號文件《鄭州市商品交易市場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直接敲定了此后17年的鄭州商貿新規劃大盤。其中的“布局規劃”一節明確提出要籌建須水生產資料交易園區,重點發展紡織、磨料磨具等市場,區域為:東起西四環,沿鄭上路,西至環城高速公路。
這是政府方面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展示“紡織城”夢想。而在這以前,一直流傳有“東建材、西紡織、南食品、北汽車”的說法。
有業內人士認為,定位于商貿城的鄭州應該以商貿業帶動加工業,“在鄭州市西區建設發展紡織市場是比較科學的”。
“鄭州南部是個天然的服裝生產集群,包括新鄭的新店、新密的曲梁,以及龍湖一帶,很大一部分服裝生產企業集中在鄭州的南部。”錦榮商貿城、錦榮輕紡城、錦榮創意工業園總經理王建勛說,南部是一個生產的集群地,生產的發展會為未來的紡織業商貿打下一定的基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