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棉紗紡企紛紛搶占中國市場
在3月底舉行的第十屆中國國際紡織紗線(春夏)展覽會上,國際館內的印巴企業展位最為抓人眼球。憑借差異化的產品定位和“中國式”的營銷策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紡企都渴望在中國進口棉紗市場上分得一杯羹,熱鬧的洽談場面似乎預示著一場紗線份額之爭已拉開序幕。
印度棉紗出口得益多重因素
印度棉紡織品出口促進委員會主席Amit Ruparelia同樣對與中國買家的合作前景感到樂觀,“我們明顯地注意在過去5年來,入場買家的專業程度大幅提高。如今,中國買家重視產品的質量多于價格。按目前的供需狀況估計,印度公司在未來幾年內一定會繼續參加上海與北京兩地的展會,參與市場的表現將會十分活躍。”據印度官方透露,當前財年印度棉紗出口登記數量同比上漲超20%,此趨勢已經持續了半年時間,預計當前財年印度紗線出口量或將上漲20%以上。
巴基斯坦紡企博弈成本優勢
相比于印度棉紗,巴基斯坦棉紗更適合生產毛巾或者中低端布料產品,其紗支在20支~40支的紗線性價比較高。以32支純棉普梳紗的無稅價格為例,巴基斯坦價格長期低于我國國內價格,月均價差超過1000元/噸。低廉的價格讓“糾結”于成本的進口棉商、紗線貿易商、面料企業的目光投向巴基斯坦的棉紗企業。對于巴基斯坦紡織業普遍存在的能源緊缺問題,參展的巴基斯坦企業都流露出了幾分無奈。“夏天我們會遇到天然氣的緊缺,冬天則面臨電力緊張的挑戰。為了緩解能源壓力,我們需要自己采購燃料,包括購買發電設備,這導致我們的生產成本提高了很多。但是為了保證正常的生產,在國際市場贏得更多份額,我們必須這樣做。”一位參展商說。
{page_break}
印巴紡企操練“中國式營銷”
在人頭攢動的紗線展國際館內,無論是以產品攻占市場的印度企業還是憑價格收獲青睞的巴基斯坦制造商,他們都希望緊緊抓住中國市場的增長契機,繼續提高產品質量,挖掘更大的商機。而伴隨著業績的成長,他們也在逐漸深入針對中國市場的營銷工作。
本次展會的印巴兩國參展企業幾乎都有配備中文翻譯,其中,更有不少印巴本土人士用中文與客戶交流。“語言已經不再是我們開展合作的障礙,如今我們的交流變得更加順暢,而聘用中英雙語的業務員則顯現了我們的誠意。”印度某公司的銷售總監說。此外,為了更為有效地推廣公司形象,直觀地介紹業務和產品,一些印度和巴基斯坦企業還會在展位前發放中文版本的產品宣傳冊和公司簡介,無形中拉近了與中國采購商之間的距離。
雙語翻譯、中文宣傳、個性化定制服務,各種積極的營銷策略正幫助印巴企業鞏固在華業務,憑借著豐富的棉花資源及低廉棉價的優勢,兩國棉紡業的國際地位和份額顯著提高,其在中國紗線市場的份額之爭也勢必將日益升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