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秋 探奢侈品市場狀況
臨近中秋,奢侈品市場再次引起關注。記者走訪市場發現,今年LV、Gucci等大牌新品紛紛推出隱藏logo的“低調奢華”款,整體銷量并未受節日因素而上漲。
對此,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以大牌logo“炫富”的消費習慣正在發生改變,品牌去logo化成為大牌迎合消費者的必經之路。另外,政府抓緊落實的八項規定,也可能是奢侈品集體轉向低調奢華的重要原因。
發現
大牌新品 集體“埋名”
“大牌都開始玩低調了,以前的大Logo經典款,現在看來有點out了。”最近,打算買個“豪包”犒勞一下自己的市民孫小姐逛街發現,從前的logo款,今年的新品當中很少出現。
根據孫小姐的線索,記者昨日走訪國貿附近的LV、Gucci、Hermas、Prada等店面發現,選擇“隱姓埋名”的品牌包不在少數。
在國貿LV店內記者看到,名為“LV Epi Neverfull”的新一季手袋已被擺在店面的顯眼位置。色彩雖然以紅、黃、橙、紫等明亮顯眼的顏色為主,但已見不到LV字母交織的經典Logo。“這是今年新出的系列,Logo比較不明顯,賣得還不錯。”工作人員拿出其中一款包介紹。
記者看到,這款包在包口處設計了一個巴掌大的外扣,“扣子蓋在外面正好遮住Logo。所以如果在不太方便的場合,可以將Logo蓋住。但如果平時和朋友出去,可以選擇不扣,這樣就可以看到Logo了”。
而在Gucci店中,剛剛上市的早秋手袋系列也不見logo的身影,只有“懂行”的人能在竹節手環的設計上認出來。Coach店中的主打產品Legacy系列也去掉了品牌的“雙C”Logo,標志性的馬車圖案隨之消失。
市場
奢侈品銷量縮水 客戶傾向低調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往年中秋、國慶前夕銷量普漲的奢侈品店,今年則表現平平。而相對于logo款,今年的低調設計更加受到客戶青睞。
昨天下午3時許記者在國貿LV店內看到,雖然有三撥顧客先后進店,但均逛了一圈就離去,沒有一人購買。工作人員表示,雖然有客戶來店面打算購買禮品,但目前銷量與平日持平,未受到中秋、國慶影響而上漲。
某品牌店工作人員則表示,雖然沒有具體統計,但據她回憶,每年這個時候前來購買禮品的客戶會明顯增多,銷量會上漲兩三成,“但今年不但沒有上漲,反而還縮水了”。
記者走訪的5家一線品牌店中,工作人員均表示銷量尚未受節日影響而上漲。對此,店員表示,或與今年加緊落實的八項規定有關。
“我們做公關,平時會給一些重要客戶送些禮物。今年的情況,還是沒有logo的比較容易被接受。”對此,在某公關公司工作的張女士對記者說,相對于印滿Logo的奢侈品,今年會傾向低調品牌和款式。“而且現在滿大街都是大牌的Logo,到處都是仿貨,確實有點審美疲勞了。”{page_break}
延伸
八項規定影響奢侈品銷量縮水3成
網上一項針對奢侈品送禮的統計數據表明,市民奢侈品消費中,為親朋好友購買的占29%,贈送商業合作伙伴的占28%。除了本人使用外,送禮,尤其是商務饋贈,仍然是奢侈品購買最重要的用途之一。
與往年不同的是,政府今年抓緊落實的八項規定對奢侈品市場造成一定沖擊。業內人士認為,這也是奢侈品轉走低調路線的原因之一。
“不同區域品牌店的產品也會根據當地的消費需求上架,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無論是需求量還是價位都相對較高。但是今年政府狠抓奢侈之風,對奢侈品市場是個不小的沖擊。”某品牌負責人表示,去年北京兩會上演的“大牌秀”或是影響大牌門店紛紛轉向低調路線的原因之一。
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自從“八項規定”實施以來,來他們店定制高檔西服的公務員大都希望把商標做得越不明顯越好,“我們一開始把Logo放到了西服內襯,他們說開會脫外套時還是會被懂行的人看到,希望把Logo放到里袋內。”
媒體報道顯示,在中國政府推行“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政策之后,奢侈品銷售商宣稱,自己在中國的銷售額下降了20%-30%,并開始走向更加謹慎的奢華。
業內人士預計,臨近中秋政府再次提出反對“四風”的要求,將對今年中秋、國慶的奢侈品市場造成沖擊。根據中央紀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的批示精神,當前,要堅決剎住中秋節、國慶節公款送月餅送節禮、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費等不正之風,過一個風清氣正的中秋和國慶佳節。
追訪
今年大牌新品為何集體轉向去logo化?對此,分析人士認為,從各大品牌上半年財報來看,以logo產品而著名的品牌銷售增長明顯放緩,反而不突出logo的品牌銷量增速明顯。這表明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正在發生改變。
而另一原因則是,在中國政府推行“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政策之后,對內地的禮品消費造成了一定沖擊。奢侈品銷售商宣稱,自己在中國的銷售額下降了20%-30%,并開始走向更加謹慎的奢華。{page_break}
上半年財報 logo品牌“淪陷”
Louis Vuitton所屬的LVMH集團和Gucci所屬的PPR集團一季度的財報都顯示,這兩個最重要的奢侈品牌在中國已經處于掙扎的境地,銷售增長都是個位數。相反,Prada、Bottega Veneta等Logo不明顯的品牌增長非常高。
數據顯示,法國路威酩軒集團(LVMH)2013上半財年,集團收入較去年同期僅增長6%。同為國際奢侈品集團的開云(Kering,原法國PPR集團),上半年公司銷售額為46.8億歐元,僅比去年同期增長1.4%,集團的核心品牌GUCCI僅有1.6%的增長速度。而Prada的上半年財報顯示,其上半年凈收入為17.3億歐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Bottega Veneta財報顯示,其2012年的凈收入增長率高達46.7%,遠超業內8%的預期。
“相比我們銷售增長的幅度,雙G圖案的GUCCI的銷量卻一直在下降。”全球奢侈品行業三巨頭之一的PPR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弗朗索瓦-昂利·皮諾曾這樣解釋其淡化GUCCI品牌Logo的趨勢的原因。
據記者了解,Hermes、Fendi、Celine等大牌早在今年春夏新款中就推出“無logo”系列。LV 背后的大老板、LVMH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伯納德·阿諾特也于日前宣布,LV將減少交織字母在產品中出現的頻率。他表示:“盡管Logo印花手袋類的產品目前占到LV全部產品的2/3,但LV今后將逐年減產,并把重點轉移到更為高端的配以特色皮革的產品。”并表示今后并不會新開更多專賣店。
奢侈品不再以“炫耀”為主
大牌去Logo化的轉變,不少業內人士歸咎于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已經發生改變。
從事財富品質研究的師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都市金領們正在變得成熟。“他們購買奢侈品不再以炫耀、攀比為主,而是用一些‘有思想’、‘有內涵’的品牌來武裝自己。他們的眼光更加挑剔,已經從以前對品牌的Logo熱愛,轉移到品牌低調、獨特性和高品質上”。
中國設計師、素然品牌創始人王一揚在一次演講中也表明了類似觀點。“20年以來我們需要‘雙G’和‘Monogram’來凸顯‘我有錢’、‘我有名牌’,是時尚潮流的先行者。但當大眾已然熟悉這些之后,潮流先鋒者需要另一種顯示身份的工具,這時候他們傾向于選擇看不出Logo的產品”。
業內人士認為,奢侈品進入中國之初大多帶著資本主義奢華方式的炫耀,所以最初的購買者也多帶有“炫富”色彩,以至于如今山寨漫天飛難辨真假。但經歷了20年的發展,再加上一些產品本是中國制造,奢侈品幾乎成為身邊物,一個普通白領也可擁有,它們已經不再是某種身份的象征。消費者對奢侈品的需求逐漸轉為設計、質量和實用性。品牌去logo化或是大牌們忙著迎合的市場需求之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