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依托服裝產業成為“國際商城”
如果把上海看成整個長三角鎮域經濟銀河環繞的中心坐標,那么在華南扮演這一角色的無疑是廣州。站在“芭蕉葉”造型的廣州南站,樂從、虎門這兩個看似不搭邊的廣東傳統強鎮,其實相互已近在咫尺。
這種空前接近的物理距離實現不過兩年,但在此之前的近二十年里,兩地的歷史和發展脈絡已頗具共性:一個憑家具、鋼鐵商貿崛起,一個以服裝業產業集群著稱,同樣起步很早、在全國具有影響力。
另一方面,這仿佛是珠三角地區早期強鎮的共同宿命:兩個在不同領域長期獨領風騷的地區,近年來已不斷面臨嚴峻挑戰。
面對世界市場,產業集群和資源卻局限在“鎮內”,樂從虎門等專業鎮還能領先多久?何時徹底擺脫“鎮味”變身“高富美”?
“黃金時代”驚人同步
1996年,虎門大膽舉辦了首屆服裝交易會,震驚國內業界。這一年的樂從家具業,也宣告家具專業市場面積達到一百萬平方米。
在231米高的虎門黃河中心大廈頂層向外俯瞰,你很難猜測這片土地的真實身價。
佛山人很可能對眼前的氛圍感到熟悉,連片的低層自建房式建筑,簇擁著略顯孤單的高層建筑,兩類建筑就像兩股時代洪流所留下的不同痕跡。
在典型的珠三角專業鎮經濟模式驅動下,虎門在三十多年前率先發展,隨后崛起的建筑群落留下了多個年代層層疊疊的時間烙印,同時也擠占了后來的城市空間。與此同時,驚人的財富在這里匯集,一個鎮級地區就有5家五星級酒店,眾多豪華外觀的高層建筑倍加引人注目。
距離黃河中心大廈一公里外、虎門鎮政府近在咫尺的一側,就是一片明顯有多年歷史的民宅小樓。坐在虎門鎮鎮委委員潘繼軍的辦公室里,記者就能仔細端詳這些房子。但虎門聞名于世的不是城市建設水平,而是發達的服裝產業。潘繼軍自小在當地長大,目睹了當地主城區的滄海桑田。在他看來,歷史上的虎門是“先有市場,才有城市”,服裝商貿發展走在城市之前。
潘繼軍說,在上世紀70年代末、上世紀80年代初,虎門從擺地攤賣服裝開始逐步走向服裝制造業。上世紀90年代,虎門服裝商貿繼續升級。1993年,在鎮政府主導下建成了“富民商業大廈”,成為虎門第一個大型專業服裝市場。此后,服裝商貿與制造業形成良性循環,共同為這座城市制造了眾多企業主和GDP,成為發展的財源,以及城市格局的引導者。
驚人的歷史巧合,足以證明樂從和虎門的緣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也是樂從家具商貿業的關鍵階段,而且也是在1993年,樂從首個專業家具市場“國際家私城”成立,日后的十里家具長廊開始形成。
從這個角度來說,樂從與虎門擁有幾乎同期的“黃金時代”。在1996年,虎門大膽舉辦了首屆服裝交易會,震驚國內業界。而這一年的樂從家具業,也宣告家具專業市場面積達到一百萬平方米。
{page_break}
進入本世紀,虎門仍保持高速發展,每年無數服裝從這座繁忙的城鎮中運出,通過汽車、火車、汽輪走向各地。如果穿在每個人身上的服裝可以算一種影響力,那么虎門的影響力早已遍及世界。
這種輝煌在2005年達到了新的頂峰。這年9月,全國首評“千強鎮”,虎門居全國千強鎮之首。而這一年朝氣蓬勃的樂從也在千強鎮中位居第32位。在評選前一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家具協會剛剛授予樂從“中國家具商貿之都”的稱號。
城鎮化在當年還是新鮮概念。首屆千強鎮活動中,來自全國的部分千強鎮政府代表與專家還參觀了虎門,共同探討中國小城鎮未來發展的方向和模式。毋庸置疑,當時的虎門,就是全國鎮域發展的楷模。
不過,一個微妙的轉折信號隨后而至。在此后2006年舉辦的第二屆千強鎮評選中,虎門的榜首位置被另一個對手奪走—江蘇昆山市玉山鎮。而樂從的排名,也下降至38名。不僅是這兩個鎮之間,在此后的幾年中長三角與珠三角的鎮域競逐都越發激烈。
“產鎮互動”危機四伏?
隨著產業走向成熟的頂端,兩地都逐漸需要正視的問題是,以鎮的范疇發展商貿流通、產品設計研發,到底還可以走多遠?
虎門與樂從又一次明顯的同步節點是2008年。這一年,國內服裝業萬馬齊喑,虎門服裝也蒙上陰影;而在倚重海外市場的樂從,家具銷售也迎來寒風。
金融危機稍顯平息后的2009年底,第十四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開幕,有媒體直接打出了“交易會危機四伏”的標題。有記者追問官員:虎門年產服裝2億件套,產銷總額為150億元人民幣,平均每件套75元,附加值如此低,產業優勢何在?
對此,虎門鎮相關負責人回應,當地服裝產業生產制造環節強,但研發環節弱,研發能力、設計水平等與國內外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更多依賴外來創新力量。
巧合的是,就在同年,樂從首次公布家具產業優化升級方案,正面承認“產業存在不少發展問題”。
梳理虎門和樂從的問題,與載體環境有莫大關系。盡管兩地經濟總量遠超很多縣級市,但大街小巷仍一度“鎮”味十足。隨著產業走向成熟,兩地都逐漸需要正視的是,以鎮的范疇發展商貿流通、產品設計研發,還能走多遠?
事實上,樂從家具“技術水平和空間布局不能適應現代城市內在要求”的問題,在虎門同樣存在。占據了眾多空間的服裝廠房、市場如果不能進一步提升效益,無疑將拖慢虎門城市發展的腳步。
常來往于虎門和廣佛間的廣告銷售經理王明記得,在2007年前后,虎門還很缺現代意義的寫字樓,不少企業流行在酒店長租辦公,月租昂貴。
在此前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里,搶眼經濟數據和陸續新建的新建筑,仍難掩虎門在發展規劃等方面的欠缺。到2010年,虎門中心區還只有1000多個臨時停車位,汽車卻有12萬輛,官方甚至將增加停車場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
{page_break}
而樂從的城市發展也不盡樂觀,在一些佛山本地人看來,樂從與十公里外的桂城等鎮街相比,“城市建設相差十年”。家具長廊的滾滾車流,并未直接換來良好的人居環境,雖貼近佛山中心區,但樂從房價在過去幾年的提升幅度令很多業主皺眉。
在鎮與城之間,虎門、樂從形象模糊。而去年,廣東專業鎮轉型升級高峰論壇樂從舉行,論壇上省政府參事陳鴻宇把樂從過去的發展概括為“產鎮互動”。
而正因如此,某種程度上,虎門和樂從都還正處于“產鎮互動”向真正的“產城互動”過渡的階段。
市場長高,奔向“商城”
“國際商城”的定位很大程度上是依托服裝產業。一個側面細節是,目前擁有兩百多萬粉絲的虎門鎮經貿辦官方微博,就直接采用了“虎門服裝”這個網名。
走進虎門富民時裝城附近,來往的采購者就像樂從家具長廊上的車流般,透露著整個華南服裝市場的陰晴。由富民時裝城等載體構成的老一代虎門服裝商圈位于虎門中心區,1平方公里內聚集著20多家服裝批發市場,人流高度密集,但物業已趨近老化。
在產業與城市的結合中,商貿載體無疑是第一陣線。虎門服裝坐擁全產業鏈,但崛起始自商貿,商貿甚至與服裝并列虎門四大產業之一。2008年后,目睹過業界危機的虎門開始謀劃新服裝商圈,試圖以市場為切口為服裝業增加實力。
就在“老商圈”的約3公里外,23層高的富民服裝商務中心被視為虎門服裝新商圈崛起的開始。該中心不再是純粹的專業市場,在內設一千間商鋪的同時,還有約10萬平方米的商務寫字樓。
此后,富民服裝雙子城等高層綜合市場載體在新商圈崛起。盡管人氣一度備受質疑,但服裝新商圈仍徐徐成長。而“重商”思路,從服裝商圈延續到了整個虎門。同樣在2009年,該鎮提出要建設“濱海國際商城”。
這一設想此后逐漸成熟,并得到延續。在當時,虎門還是珠三角第一個提出打造“商城”的地區。廣東財經大學教授王先慶曾表示肯定。他認為,與東莞其他鎮街轉型升級仍停留在制造業相比,虎門已將轉型重點定位在服務業上。
明眼人不難看出,“國際商城”很大程度上是依托服裝產業。一個側面細節是,目前擁有兩百多萬粉絲的虎門鎮經貿辦官方微博,就直接采用了“虎門服裝”這個網名。
國際商城的定位無疑對城市提出了更高要求。2011年,投資數百億元,涉及城市框架、總部經濟、會展等領域的虎門十項重點工程宣告啟動。在巨資重塑城市的背后,此時的虎門,心態和視野都已發生明顯變化。在次年的一次講話中,虎門鎮相關負責人提出,虎門要“按現代化中等城市格局謀劃虎門發展”。
前端之戰,千億雄心
當年搶走千強鎮冠軍的玉山鎮、如今的昆山高新區GDP已達590億—盡管不存在實質競爭,但來自長三角的信號仍在提示著樂從和虎門,鎮域經濟的持續增長仍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深圳這樣近在咫尺的恐怖對手,既是威脅也是啟示。在自由的市場選擇中,流行風潮、時尚設計、創新技術等產業資源,都更傾向聚集于都市而非專業鎮。這意味著,在兩地的產業發展背后,鎮街與都市的差異效應有可能持續擴大。
{page_break}
市場競爭殘酷而迅猛,在成長為“現代化中等城市”前,虎門必須從產業資源上直接給出解決方案,相比產業鏈下游的商貿,處于前端的設計制造提升難度更大。
在虎門提出建設“國際濱海商城”同一時期的樂從,也正在尋求前端資源的聚集,成立了廣東省華南家具設計研究院和家居國際創意聯盟等機構。隨后在2012年初,該鎮明確提出發展家具創意設計產業,搶占價值鏈高端,向家具設計之都轉型。
而虎門的動作更加急切。同年底,當地出臺相關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圍繞服裝產業提出建設創意、品牌、時尚信息、電子商務等六大中心,并計劃投資1.2億元建立國家級服裝創新服務中心。
對不少服裝企業來說,這些詞匯背后的部分資源曾遙不可及。值得一提的是,在該文件出臺前幾個月,一則“多家虎門企業總部出走”的新聞,還曾引發關注,新聞稱有企業“帶走了公司附加值最高的研發設計、營銷等部門,唯獨在莞留下了生產環節”。
這從側面印證了虎門的巨大壓力,零散的低技術含量的小企業難以承擔轉型重擔,而大中企業則渴望新環境。
在記者能夠公開查閱的資料中,這是其歷史上最龐大的服裝產業扶持規劃?;㈤T希望力爭兩年內實現服裝服飾產業集群年銷售額超500億元,帶動東莞服裝服飾產業集群年銷售額超1000億元。
不過,虎門的整體實力仍然“兇猛”。去年底問世的《2012年廣東鎮域經濟綜合發展力研究報告》中,虎門奪冠,而樂從排在第六位。
然而,與2012年虎門348億元的GDP相比,當年搶走千強鎮冠軍的玉山鎮、如今的昆山高新區GDP已達590億元。盡管不存在實質競爭,但來自長三角的信號仍在提示著樂從和虎門,鎮域經濟的持續增長仍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