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商“觸電”之路困難重重
據了解,深交所上市公司“農產品”日前已正式決定挺進電子商務領域。目前農產品公司已注冊了一家名為深圳市農產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并任命了CEO,搭建起運營團隊,擬建設平臺將旗下32家農批市場整合上網。
而此前也有消息稱,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在中國最大皮革集貿市場海寧皮革城考察時,也就如何將皮革市場搬上網做電子商務進行了探討。
業內人士認為,全國有上千個像海寧皮革集貿市場這樣的專業市場,且每個集貿市場每年都有上百億的交易額,如果“觸電”成功,將前途無限。集群市場依托其供應鏈規模的優勢進軍電商,也將成為未來幾年的主流。
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批發商如何做電商還沒有探索出成功的模式。由于面對的采購群體仍習慣用傳統模式做交易,從線下走向線上需要一定時間的培育期。此外,業內人士建議,批發商進軍電商需要重點關注使用端的需求,才能形成規模效應,帶來實際效益。
規模效應凸顯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近日發布報告顯示,截至6月30日,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為4.4萬億元,其中B2B交易額就達3.4萬億元。上半年中國B2B電子商務服務商的營收規模為93.8億元,同比增長25.9%。“農產品公司將批發市場整合‘觸電’主要就基于B2B模式。把大量原產地農戶、收購大戶都集中于線上市場,凸顯其為采購商提供的規模優勢,再面向社區店、菜販以及餐飲企業等進行交易。”資深經濟觀察家、互聯網電子商務專家米克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相比較零售電商需要積累供應商和用戶,批發商抱團進軍電商則不需要積累的過程,其在供應鏈方面的優勢也比較明顯。
針對阿里巴巴主動拉批發商入場,業內人士也認為這是馬云搶占第一批優質資源,強勢布局供應鏈,為其建全生態系統招兵拉馬的舉動。“電子商務遠不僅僅等同于網絡零售,阿里巴巴逐漸向原材料采購的上游供應鏈滲透,運用B2B平臺掌握工業品、生活用品及農產品的的供應商和服務商,這將會把整個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逐步串起來。”
采購商交易習慣難改
“無論是農產品交易,還是服裝的銷售,批發商進軍電商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其面對的采購群體仍習慣于運用傳統的模式——線下撮合,進行交易。”米克說,不像零售用戶使用電商進行消費已成為一種習慣,電子商務對于采購商而言,更多還是作為銷售渠道的補充或維護的渠道。“就算有發達的服裝電商,服裝采購商還是習慣于去杭州四季青看貨、打樣,感覺這樣才有安全感和保障。”
所以在運營環境不夠成熟,對接習慣也并不具備的情況下,米克建議,批發商做電商首先要培育它們的服務對象——采購商習慣電子商務模式,習慣從線下采購走向線上。同時批發商在運營電商時也要建立起價格的透明機制,為采購商提供詢價和選擇的內容。“就像傳統批發市場一樣,一種貨物會有多個供應商,采購商不僅在市場上有諸多的選擇,也可以感受價格的變化,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商品。”
此外,批發商進軍電商需要重點關注使用端的需求。米克表示,批發市場做電商并不在于其運營商對電商多么熟練,而是要看使用端——采購商是否習慣使用電子商務模式,是否能充分利用這個平臺,“成熟運作,做出規模,才能形成規模效應,帶來實際效益。否則供應端資源龐大,但到采購端銷售不動,做不起來也就只是一個噱頭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