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棉花儲備將導致棉花市場上棉價出現大跌
英國網站11月6日說,中國政府預計將在2013年底之前開始出售膨脹的棉花儲備,正是這些儲備使中國國內和國際的棉價維持在不正常的高位,在國際范圍內刺激了棉花種植,并使中國的紡織企業陷入原材料短缺的困境。
棉花價格跌至10個月低點,市場預計中國準備向市場投放大量棉花儲備,以平抑棉價。
據美國農業部2013年夏季估計,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坐擁的棉花儲備規模多達1000萬噸,占全球棉花庫存的60%,并且是該局以相對較高的價格收購的。2013年截至10月底,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已經收購了108萬噸棉花。
報道稱,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日前宣布,將執行中國最高經濟規劃部門——國家發改委2013年10月初出臺的政策,政策呼吁“加強棉花市場管理”以及“確保收購資金供應”。
這在市場中引發了猜測,即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最早可能在棉花收購計劃完成后,于本月開始出售棉花庫存。
報道稱,倫敦洲際交易所的12月棉花價格為每磅75.9便士,創2013年1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中國國內的交易員們則一直忙于關閉在鄭州商品交易所的棉花頭寸,因預計棉花儲備入市將導致國內棉花期貨價格大幅下跌。
報道說,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以高于市價水平買入棉花的行為,已經在國內和國際棉花市場上引起了混亂。雖然該局理論上保證了中國勞動力密集型的紡織行業能在國內獲得充足的棉花供應,但由于紡織企業拒絕在該局的棉花拍賣會上支付高價購棉,其棉花庫存規模持續攀升,而該局因擔心發生具有破壞力的虧損,所以拒絕調低價格。
由于紡織企業的棉花直接進口規模受到配額限制,因此很多企業轉而購買進口棉紗。
除此之外,棉價高企成為了推動中國紡織業主們在東南亞等成本較低的市場設立工廠的又一個因素。
據報道,不到十年前,中國財政部被迫對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施行救助,因其以較高的價格在國際市場上購入棉花,并低價出售引發虧損。據悉中國財政部對國家物資儲備局再度陷入困境感到不耐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