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行業短板,“高性能纖維預制體智能裝備研究院”啟動儀式在江蘇舉行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曹庭瑞、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顧平、江蘇省工信廳裝備工業處處長申高青、江蘇省科協學會學術部部長李政、吳江區政協主席李斌、吳江區政府副區長戚振宇、太湖新城管委會副主任沈建華、武漢紡織大學副校長羅錦銀,相關行業、地區領導,以及來自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濟大學、蘇州大學、天津工業大學、江南大學、武漢紡織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100余人出席了此次活動。
從2010年,織造出長42.37米的清明上河圖,獲世界吉尼斯紀錄和世博會金獎,到2017年,實現了二維織造向三維織造的歷史性突破,再到2019年,承擔了江蘇省工信廳“3D仿形織物智能織造裝備”趕超工程項目……萬工已在高性能纖維預制體智能裝備領域探索了10年的歷程。十年來,這家企業圍繞高性能纖維預制體智能裝備研究,已形成幾十項專利,產品技術已應用于軍工、民用等領域的眾多客戶企業。
周平表示,近年來,我國高性能纖維產業取得快速發展,全面滲透到汽車輕量化、航空航天、風力發電、軍工船舶等領域,成為國防和制造業提升的新動力。此外,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部委不斷出臺宏觀政策,要求加快高性能纖維等新材料產業強弱項,實現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化和規模化應用,突破制備、應用等核心關鍵技術,打破歐美國家的技術壟斷和“卡脖子”環節。與此同時,蘇州市、吳江區今年也相繼出臺了《關于開放再出發的若干政策意見》,鼓勵企業建設優質創新載體、研發機構等,集聚智力資源,為行業和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據悉,萬工計劃投資3億元建立高性能纖維預制體智能裝備研究院,前期已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工業大學、陜西省紡織科學研究院建立了合作關系,隨著項目推進,這次將武漢紡織大學研發團隊也納入了研究院的項目研發與建設中。周平表示,該研究院的建立,旨在集聚全國智力資源、打造研發高地、形成發展合力,加強高性能纖維預制體智能裝備研發,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環節,打破國外“卡脖子”環節,推動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突破發展。
高勇表示,“高性能纖維預制體智能裝備研究院”的成立,符合行業“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方向和趨勢。且萬工擁有多年的技術沉淀和經驗積累,并擁有一支戰斗力非常強的科技隊伍和職工隊伍,承擔該研究院的任務非常合適。他也對該研究院提出希望,期待它能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間里,為整個紡織行業的科技進步和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蔣士成表示,萬工能夠看到產業鏈中的瓶頸,是很有戰略眼光的!據介紹,目前,中國高性能纖維發展總體不錯,包括碳纖維,對位芳綸1414,間位芳綸1313,高強高模聚乙烯,都形成了很好的規模,很多品種都達到了全球非常重要的比重。但是,在復合材料以及預制體,智能制造裝備等方面,仍有瓶頸。萬工看到了行業的短板,瞄準了我們最重要的瓶頸,下決心組織國內有多年經驗的科研單位和院校,加大投入,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高性能纖維預制體智能裝備研究院”,很有意義!
蔣士成認為,未來在高性能纖維創新方面,特別是在產業用方面的發展前景會很好。雖然,在國防軍工方面確實能夠體現技術水平,但應用量有限,因此,真正能夠產生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的,仍將是產業用領域。他期待,萬工能夠把這個平臺建立好,將后續的應用開發推廣下去。根據各行各業的需求,通過平臺進行相關的裝備技術研發,這必將為行業乃至國家經濟發展做出更多貢獻。與此同時,他還建議研究院在集結人才方面,不僅僅通過當前的高校合作方式,未來也要培養研究院自己的人才,通過有效的機制發揮人才和平臺的更大作用。
談及萬工的發展,顧平表示,多年來,這家企業始終能夠精準定位,一方面從用戶端出發,另一方面則從國家和產業發展需求入手。相信借助研究院的平臺,萬工也將實現更好的發展。作為服務行業和企業發展的組織,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將會依托協會資源,為企業提供更多支持與幫助。
會上,高性能纖維預制體智能裝備研究院技術總監、博士龔小舟就研究院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建設方案等情況進行了說明。
據介紹,該研究院會在“創新、產業化”方針的指導下,探索紡織科學技術與國防應用相結合的新途徑,加強高性能纖維三維織造方面的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中間環節,努力解決一系列“卡脖子”技術難題。打造面向航空航天、軍工、民用多領域各種高性能纖維的三維織造智能裝備研究、制造及人才培養一體化的綜合基地,實現高性能纖維高端制造裝備的系列化和智能化。
據悉,江蘇萬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將作為該研究院的牽頭單位,參與單位包括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創新平臺——智能紡織裝備創新中心、江蘇紡織產業院士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材料工程研究所)、陜西省紡織科學研究院、四川玄武巖纖維新材料研究院(創新中心)、武漢紡織大學(三維紡織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蘇州大學、北京方碩復合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以及吳江萬工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近期,研究院正在進行碳纖維全自動圓筒織機研制、石英纖維寬幅平板織機研制、玄武巖纖維蜂窩織機研制等項目;中期項目則涵蓋艦用玄武巖纖維全自動平板織機、柔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刺布全自動織機、芳綸防彈衣全自動織機、碳纖維增韌陶瓷基織浸一體全自動裝備、石英纖維三維圓錐織物織機、異形三維織機;遠期項目將覆蓋制備各種高性能纖維、各種形狀的全自動三維織機、鋪絲機、纏繞機、針刺機、縫制機……據介紹,該研究院將在科研成果、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到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2億元以上。
羅錦銀表示,當前科技自立自強已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強調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由萬工牽頭,眾多長期從事高性能纖維預制體研究科研院所和高校、企業共同組建高性能纖維預制體智能裝備研究院,是順應國家發展形勢,合力突破紡織制造領域關鍵技術的有效舉措,未來一定能夠大展宏圖。
作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江蘇吳江產業基礎雄厚,發展動能強勁,是浙江省民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據悉,該區1-11月實現工業總產值3980億元,規上企業總產值達3230億元。地區擁有全國第一家由民營企業牽頭組建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
這幾年,工信部把先進功能纖維和先進印染技術列入了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的重點領域,通過行業的努力,近兩年這兩個國家級的制造業創新中心都基本成立,其中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落戶在吳江。該中心是在消費品工業司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所涉及的五個領域中率先成立的。
曹庭瑞表示,在萬工看到了企業家的創新意識、危機意識、底線思維、合作精神,也看到了這個企業極強的創新能力與協作精神,能夠整合各個方面的資源,這從上半年企業在熔噴布設備的攻關方面已經得到了非常好的體現,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取得良好的成效,說明了牽頭企業——萬工是有擔當的。他希望“研究院”的成立,能夠為產業補短板,強弱項,解決“卡脖子”問題,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為紡織強國建設做出更大、更新的貢獻。
即將跨入“十四五”門檻,當我們以紡織強國身份展望未來時,不僅是身后嫦娥5號登月動態展示的由高性能纖維制成的五星紅旗,以及質、量雙增的部分高性能纖維產品,更應該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籌謀產業的更好發展。依托高性能纖維,我們必須在國防軍工、飛機導彈、汽車船舶,乃至更多產業用領域確立屬于中國紡織業自己的優勢,解決“卡脖子”的問題,補齊行業短板,唯有如此,才能實現紡織強國之強。
相信,此次由萬工牽頭組建的“高性能纖維預制體智能裝備研究院”必將借力平臺優勢,更好地集聚創新技術與資源,為紡織強國建設做出更多、更重要的貢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