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棉拋儲傳 全球棉花市場擔憂
日前,WSJ援引交易員透露,預計中國年底將釋放其1000萬噸棉花儲備中的一部分。這則猜測來自于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日前的一場會議。該會議宣布,將執行國家發改委今年10月初出臺政策呼吁“加強棉花市場管理”以及“確保收購資金供應”。
此消息一出,在市場掀起不小的波瀾。業內人士預測,中儲棉將在11月底或12月初宣布棉花拍賣,這可能震動全球棉花市場。市場人士認為,目前國儲棉庫存較大,需要緩解,是促使拋儲啟動的原因之一,年底啟動國儲棉拋儲的可能性很大。
作為世界第一大棉花消費國,中國從2011年底開始儲備棉花,以穩定市場供應。據美國農業部今年夏季估計,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坐擁的棉花儲備規模多達1000萬噸,占全球棉花庫存的60%。中儲棉總法律顧問劉華今年7月中旬曾表示,中國計劃未來三年至更多年內,削減日益增加的棉花庫存。“另一方面,拋儲也是基于下游企業需求的原因。”目前進口棉配額所剩不多,下年度進口配額尚未發放,而國產棉大多被國家收儲,市場上流通的國產棉有限,不少企業都在等待國儲棉拋儲。
在拋儲傳聞甚囂塵上的背后,似乎還透露出另一個信息:中國出售儲備棉將意味著對美國棉花的需求減少。
實際上,中儲棉已經開始減少購買棉花。海關數據顯示,中國1~9月進口323噸棉花,較去年同期下跌20%。
今年政府的種種跡象顯示,下年度進口棉配額可能有所收緊,這意味著將出售更多的國儲棉來滿足國內用棉需求。
雖然拋儲尚未啟動,但其影響已經開始發酵。中國購買棉花的舉動一直支撐著國際期貨價格,但上周,基準的ICE期貨美國交易所期棉價格下跌0.8%至75.95美分。過去兩周里,期棉價格下跌了8.6%,跌至10個月低點。芝加哥某經紀公司預計,到今年年底之前,期棉價格將遠低于70美分。
中國國內的交易員們則一直忙于關閉在鄭州商品交易所的棉花頭寸,因預計棉花儲備入市將導致國內棉花期貨價格大幅下跌。
據分析,國內棉價的下行空間取決于拋儲棉的價格,但下行幅度有限。拋儲棉價格可能低于收儲價,在18000元/噸左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