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紅門市場轉型將帶來轉型期“陣痛”
昨天,豐臺區商業聯合會、白溝新城管委會、和道國際商貿有限公司等分別簽署了三項戰略合作協議。這也是繼西城區與廊坊簽署框架性協議后,北京又一低端產業聚集地拉開了轉型升級和人口疏解的大幕。年營業額超過500億的“大紅門”市場面臨低端產業轉移升級,豐臺區商務委主任劉懷生表示,短期內或將在財政收入上帶來一定程度的轉型期“陣痛”。
劉懷生透露,本月將組織“大紅門”的企業主及商戶到白溝深入考察,進一步促成對有成熟意向的企業進行整體遷移。
大紅門13萬從業者九成為非京籍
據介紹,作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服裝集散地,大紅門地區目前擁有13萬從業者。伴隨著產業的轉型遷移,這一龐大的人群是否也將面臨戶籍轉移?對此,豐臺區商務委副主任楊俊杰表示,通過前期調查了解,目前“大紅門”地區13萬從業人員中,約有90%的人員都為來自浙江、福建等省的非京籍人口。考慮到這些人中不少都已在北京購買了住房,或是已在“大紅門”地區經營了多年,除白溝方面已為承接他們的到來準備了免除五年租金,并在教育、醫療等方面推出優惠措施外,如這些商戶愿意對現有經營模式進行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產業升級,豐臺區也將陸續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其進行高端產品、創意產業等方面的改造升級。
500億營業額預計3至5年內恢復
伴隨著部分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目前“大紅門”地區每年超過500億的營業額是否會隨之為財政收入帶來一定的影響?對此,劉懷生表示,由于目前的工作重點是對低端業態完成“騰籠換鳥”,因此,從短期來看確實可能對財政造成一定的轉型期“陣痛”。他表示,下一步豐臺將針對企業不同的選擇,出臺不同政策,扶持符合首都定位的企業在“大紅門”地區進行產業升級,以達到“有退、有轉、有升級、有回歸”的功能完善目標。
除500億服裝商貿銷售帶來的營業額外,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這一大型服裝批發市場也為周邊餐飲、住宿、交通等產業起到極大的拉動作用。對此,有官員表示,這一數額的“損失”確實不可能在短期立即得到恢復,樂觀估計或將在3至5年內,伴隨高端商業形態的發展而得到彌補。
對于產業升級轉型的具體模式,劉懷生介紹,目前“大紅門”市場內部已經有一部分企業及商戶正逐步從批發向零售商城進行轉型。換句話說,對于非首都核心功能的批發業將成為下一步升級轉移的重點,而已轉移為零售商城的則有望予以保留。
商戶希望升級后“遷回”大紅門
雖然兩地合作框架協議已經簽訂,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仍有不少大紅門地區企業主及商戶對白溝地區人流量、發展前景、交通等方面仍存一絲擔憂,對向白溝轉移抱有一定的考慮空間。
京溫服裝市場董事長葉文北表示,近期可能會有部分前來大紅門采購的商戶將目光轉而投向白溝商城,但受到價格、交通等慣性的影響,“估計五到十年內,很多老客戶肯定還會繼續來大紅門。”而對于將現有產業進行高端升級轉型,不少商戶也在期待政府能夠盡快從整體上出臺政策引導。“畢竟在這里經營了二十多年,是有感情的,只要有機會還想遷回來。”萬鑫輕紡市場一位經營面料生意的商戶告訴北青報記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