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滄州難題 引入項目不在當地納稅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京津冀一體化滄州難題:引入項目不在當地納稅。
北京高鐵一小時車程內,各城市都在積極籌劃,分享京津冀一體化紅利。
在這些城市中,滄州比較優勢頗為明顯。一方面,滄州地處北京一小時都市圈范圍內;另一方面,作為環渤海的城市,滄州依靠新近發展迅速的黃驊港,港口經濟效應也逐漸顯現。
近日,記者在滄州渤海新區看到,廣袤的區域待開發,現有黃驊港業務繁忙,旁邊還有廣闊空間等待規劃建設。當地官員認為,土地是滄州最得天獨厚的優勢。
港口優勢待轉化
談到京津冀一體化,當地官員都強調,現在招商引資的項目對污染和落后的產能一概不理。
“去年北京曾提供227個項目供我們選擇,大多是化工、建材類項目,考慮到污染,最后全部放棄。”渤海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強對記者表示。
在滄州市副市長趙國權看來,滄州優勢眾多。首先是沿海臨港優勢。黃驊港是渤海灣諸多港口中至內陸腹地陸上運距最短的港口,隨著港口功能的日益完善,煤炭、礦石、散雜貨、集裝箱、液體化工等綜合性碼頭的建成投用,對臨港產業和腹地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顯現。
其次,滄州有著得天獨厚的土地優勢。滄州東部沿海擁有200多萬畝未利用地,其中55萬畝已轉為建設用地。而從滄州市區到待開發的渤海新區車程一小時,也有廣袤的土地可供開發。
此外,滄州境內京滬、京九、朔黃、邯黃等5條鐵路和京滬、津汕等7條高速公路交叉匯集,是我國北方綜合交通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具有區位交通優勢。
目前,滄州已經形成石油化工、管道裝備、機械制造、紡織服裝、食品加工五大支柱產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意味著新的投資和機會。
在新的京津冀一體化規劃中,滄州被定位為產業轉移承接區,結合廣闊的土地空間可以容納轉移產業。
劉強對本報記者說,未來除了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外,還將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業、醫藥產業,以及依托港口的煤炭、礦石、化工品、建材交易中心。
不過,與滄州黃驊港區對應,渤海灣還有天津港、唐山的曹妃甸港區,港口如何真正轉變為優勢,還需要觀察。
一體化概念落地難
媒體熱炒京津冀一體化概念,而在地方,人們更著眼于現實。
最突出的是稅收分割,如果是一家國企在外地新建生產基地,主要稅收還是交給注冊地,即如果注冊地在北京,生產基地在河北,初期只能給當地增加就業。目前滄州引進的大項目,基本不在當地納稅。
地方人士普遍認為,京津冀一體化目前主要停留在概念上,實際功能還沒有凸顯。初期地方主要著力于以廉價土地招攬投資,在當地形成規模效應。
截至目前,滄州與京津合作超過百億元投資項目就有10個,包括北京汽車40萬輛整車項目、海興核電和核燃料基地項目、華北石化煉油項目、現代汽車第四工廠等項目。
在采訪期間,劉強還抽身洽談一家中關村海水淡化裝備制造企業的項目對接。“我們希望是有技術含量的產業。”
大港油田的產油區主要在滄州,滄州當地的煉化企業比較集中。據本報記者了解,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巨頭在當地都有煉化廠,單在渤海新區的范圍內,就集聚著1500萬噸的煉油產能。
一些民營企業也利用資源和港口優勢,在渤海新區建設煉油產能。石油資源集中的任丘在推進華北石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80萬噸PX、華港燃氣清潔能源等一批重點建設項目,打造國內一流的石化產業基地。加總的煉油能力近3000萬噸。
除了引入項目,地方更希望與京津在基礎設施、產業、金融、科技人才、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全面對接,融入協同發展大格局。但正如北京到滄州50分鐘、天津到滄州30分鐘,而從老城區到渤海新區依然需要1小時一樣,未來還得看實際執行結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