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市場創新需要“務實”
一是要輕噱頭,重實利。近年來,隨著消費者養生保健意識的增強,眾多的服裝面料企業和個人紛紛將創新的對象瞄準了中草藥保健面料領域。據了解,過去三年中,岳西縣俏麗絲家紡制品有限公司、南通絲鄉絲綢有限公司、閬中壽昌號蠶絲制品有限公司分別宣稱發明了具有中草藥保健功能的蠶絲被,并且都獲得了國家專利。而且巧合的是,三家企業對蠶絲被的宣傳均使用了“有效改變睡眠”、“提高人體免疫力”這些雷同的宣傳詞匯。如此扎堆創新,不免有跟風之嫌。
如何讓面料創新變得有序,現在業內普遍的觀點是:創新必須面向市場需求,定向創新。面料創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甚至可以促動整個產業鏈的創新,但是在面料創新上,細分市場是很重要的。比如在功能性服裝和高檔服裝市場,采取針對性的面料創新來促動服裝產業鏈創新是可行的,而中低端市場在面料創新上投入過大卻得不償失。因為中低端服裝市場的消費者對產品的首要需求不在面料上,他們甚至對面料存在的傷害都很少關注。
避免盲目炒熱某個概念,扎堆上馬,提高面料創新的針對性,對于廣大企業來說,確實值得反思。到底噱頭和實際利益哪個重要?
二是緩推廣,急質量。在紡織品面料創新這一領域,“防”字輩的功能性面料可謂層出不窮。從與日常生活相關的防水、防紫外線服裝,到專門為特殊人群設計的防輻射服、防塵服、防靜電服,眾多的選擇讓消費者眼花繚亂。而這些市場上大量出現的面料新貴,卻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安全隱患或不實宣傳。
以近年市場上頗為流行的防紫外線服裝為例,北京市工商局公布了今年一二季度對北京市流通領域兒童服裝的監督抽查情況。此次抽查項目主要包括標識、染色牢度、纖維含量、ph值、甲醛、禁用偶氮染料、異味等多個指標,檢測中發現37家企業生產的不合格商品37種,主要不合格問題為色牢度、標識不符、纖維含量。
無獨有偶,近期,江蘇省質監局公布了嬰幼兒服裝、孕婦防輻射服裝抽查結果,結果顯示,在涉及安全以及綠色環保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本次抽查發現15種產品的屏蔽效能達不到國家有關標準規定,占抽查品種的30%。
據有關專家分析:當前功能性面料域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功能不達標,產品的實際功效與宣傳效果有一定差距。以防輻射面料為例,不合格產品主要集中在面料含金屬纖維的服裝,主要是某一低頻段屏蔽效能不達標。
宣傳推廣自然在產品銷售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如果一切推廣不以建立在產品本身過硬的科技技術含量之上的話,必將成為空中樓閣,海市蜃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