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協特種紡織品分會2020年年會召開
12月19日,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特種紡織品分會第二屆五次理事擴大會議(2020年年會)在山東青島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高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晉良,以及來自副會長單位、理事單位的近200位業內人士參會。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特種紡織品分會會長王旭光作中產協特種紡織品分會2020年年度工作報告。據他介紹,經過不斷努力,特種紡織品分會已經成為行業促進交流、協同合作的重要平臺,特種紡織品行業全產業鏈的企業以及科研院所、紡織高校、檢測認證機構通過平臺加強溝通交流,獲取資源,相互合作。特別是今年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社會帶來了嚴峻的考驗,特種紡織品作為抗疫主力軍備受社會關注,特種紡織品分會組織行業企業挺身而出、快速響應,為抗疫作出重要貢獻,涌現出一批行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單位。
王旭光分析認為,“十三五”期間,隨著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實施,特種紡織品行業迎來良好的發展契機,“十四五”期間,行業發展更趨明朗,現有裝備升級速度加快,國產化自主可控需求提升等因素將促使特種紡織品在未來3~5年內進入訂單爆發期。特種紡織品分會將集合行業力量,助力企業轉型升級。王旭光表示,2021年,特種紡織品分會將在繼續做好各項日常工作的基礎上,舉辦1~2次細分專業的高端技術論壇,做好1~2項專題調研工作,探討及實踐“軍隊——企業——高校”的交流機制。
為更好地提升分會資源優勢形成資源整合,提升國內特種紡織行業力量,特種紡織品分會每年都會積極吸納優勢企業加入。通過選舉,分會今年新增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主任王立武、廣州廣電計量檢測股份有限公司劉昕等7名理事。
在技術交流環節,多位專家分享了特種紡織品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原總裝技術基礎管理中心研究員王桂華對國家軍用標準化發展進行了分析,并對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他表示,軍用標準化工作要按照“為戰立標、為建強標、科學采標、軍民融合”的原則,構建與新時代相適應的軍用標準體系,實施監督體系和運行管理體系,有效強化研標、貫標、維標等標準化活動,深入推進裝備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推動軍民兩用技術的深度融合。
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標準化專家張引林對國家軍用標準立項程序進行了解讀。我國軍用標準立項流程包括以下流程:申請立項;下達計劃;成立編制組,完成項目開題評審;開展調研,起草標準初稿,內部征求意見;對反饋意見恰當處理,形成標準送審初稿,召開標準預先審查會;根據預審會意見,修改形成標準送審稿,召開標準正式審查會;根據審查會意見,完成標準批稿,上報審批;頒布實施。
天津工業大學教授錢曉明介紹了超細長絲非織造材料技術與應用。他表示,超細纖維非織造材料在能源、環境治理、健康防護、紡織服裝等領域有迫切的市場需求。發展新型超細纖維非織造材料制備技術及其產品的結構與功能設計,對提升國產非織造技術水平,促進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結構調整極為重要。纖維細旦化是目前非織造材料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舉例來說,將復合紡絲、紡粘成網、水刺開纖與固結的技術集成創新,開發了雙組份紡粘-水刺一步法制備長絲超細纖維非織造材料的方法,利用物理開纖實現了高強輕薄長絲超細纖維非織造材料的綠色工業化生產;設計并集成了長絲超細纖維非織造材料的關鍵裝備,打破了國外在此領域的技術壟斷,具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天津工業大學教授陳利介紹了三維紡織結構預制體技術發展。當前,高性能復合材料是風電、交通、建筑、機電、海洋、防護等高技術領域的重要基礎材料,紡織預制體是高性能復合材料最重要的結構增強形式,紡織預制體技術是實現復雜結構復合材料一體化制備的關鍵,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卡脖子”難題。陳利分析了多維紡織預制體數字化設計和多維紡織預制體虛擬制造技術,并提出,深化織物力學研究、揭示預制體變形機制,構建預制體虛擬設計、虛擬織造、虛擬試驗等設計體系,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設計軟件是三維紡織結構預制體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
天津工業大學副教授牛家嶸介紹了靈敏抗浸服面料及主動隔熱防護紡織品的研究與實踐情況??菇秋w行人員和水域操作人員必備的一種裝備,用以防止穿用人員落水后因體內熱量在短時間內大量散失而致傷、乃至死亡的個體防護裝備。靈敏抗浸服織物通過微波低溫等離子體對聚合物改性以及化學法引發的棉纖維的接枝聚合改性制備而成,阻水性能明顯改善。主動隔熱防護紡織品要加強熱輻射在溫度主動調節方面的研究,以拓展更多領域的應用。
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專家就航天領域特種紡織材料應用與需求進行了講解。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是中國最早從事空間技術研究的答案為,也是我國唯一從事航天器回收著陸技術的專業研究單位。航天器回收著落技術與是利用減速和緩沖裝置,通過特定的控制手段,使高速進入地外天體或者再入地球大氣的航天器或其他飛行器按預定的程序和目的安全著陸或回收技術。航天器回收著陸器歷經3代減速著陸系統的研制,在基礎材料的支撐下,功能和性能要求明顯提升。當前,受發射成本、空間環境與使用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航天產品在選用特種紡織品時,更加傾向于質量輕、強度高、耐高溫、抗輻射、耐沖擊性好、透氣性強、工藝性好的材料。
李陵申在進行會議總結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社會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認識。今年1~10月,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GDP增長了58.6%,主營業務收入增加了33%,利潤了增長了229%。特種紡織品的科技創新,不僅僅承載著軍民融合的重要使命,同時也極大的帶動了整個紡織行業的科技創新。從特種紡織品分會統計的數據來看,企業對特種紡織品的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遠高于紡織全行業的平均水平。當前,特種紡織品不僅勇于國防軍工行業,也用于民用安全防護等領域,新材料的開發尤為重要。未來,特種行業紡織品行業發展也要立足掌握科技力量具有的威勢,科技創新呈現的趨勢,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蓄勢,以及發達國家創新的態勢,加強基礎研究,拓寬應用領域,共同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期間,中產協還舉辦了國家軍用標準培訓會,培訓會進行了國家軍用標準化知識培訓,包括行業培訓和專業培訓,資深標準化專家就國家軍用標準的發展與沿革、編制的編制與要求進行了解讀,協會對下一步的重點工作進行了說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