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疫苗競速進入下半場:產能大比拼
隨著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不斷增多,全球疫苗競速開始進入第二階段:產能大比拼。
疫苗從研發到產業化需要經過五大階段,包括研發階段、注冊階段、生產階段、流通階段和使用階段。隨著2021年的臨近,一批處于全球研發前列的新冠疫苗產品將會陸續獲得緊急使用授權或獲批,我國新冠疫苗也即將進入收獲期,而下一階段疫苗量產將成為這場與病毒抗爭賽場上的重要一環。
Bernstein分析師預測,在COVID-19疫苗研發賽道當中,排名前五位的公司明年銷售額將達到380億美元,首批上市的公司將占據50%以上。分析師預測,明年的COVID-19疫苗銷售額,輝瑞將達到143億美元,其次是Moderna的109億美元,AstraZeneca的64億美元,Novavax的39億美元和強生公司的30億美元。
分析師團隊預測,到2022年,COVID-19疫苗的總銷售額將達到231億美元,到2023年將達到126億美元,到2024年將達到85億美元。假設每3年需要加強一次疫苗接種,到2025年,新冠疫苗市場將萎縮至60億美元左右。
中信建投表示,現階段已有新冠疫苗訂單落地,根據訂單量測算其國家滲透率,美國、英國、歐洲四國聯盟和日本分別為100%、100%、65%和100%,考慮到我國疫情趨于穩定,但全球仍處于疫情大流行階段且我國伴有地區性反復疫情,預計我國新冠疫苗滲透率一般假設為60%,對應市場規模約為840億元人民幣。根據現階段我國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的新冠疫苗項目,按照已有設計產能上限約為18億劑,能滿足9億人份的需求,考慮部分企業產能釋放需要時間,短時間內現有新冠疫苗項目供應國內及發展中國家市場仍有缺口。
產能升級加速
巨大市場空間和急需的市場環境之下,新冠疫苗必然成為國內外各大公司必爭之地。
而在最受關注的產能層面,目前五大疫苗技術路線下的廠商也都在加速布局。“滅活疫苗”、“重組基因工程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mRNA疫苗和DNA疫苗)以及“減毒流感病毒疫苗”5種技術路線幾乎在同步開發。
截至目前,mRNA疫苗的全球進度最快。德國拜恩泰科(BioNTech SE)與美國輝瑞公司共同研發的新冠疫苗產品已在歐洲多國獲得緊急使用。而在中國市場,拜恩泰科與復星醫藥達成合作,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向香港地區交付首批100萬劑量的新冠疫苗。
此外,輝瑞合作伙伴德國拜恩泰科的首席執行官Ugur Sahin也在本周表示,正在尋求通過各種努力,使明年的新冠疫苗產量能夠超過之前承諾的13億劑。Ugur Sahin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到明年1月或2月可能就會知道是否能以及能提高多少產量,“我相信我們有能力擴大產能,但是我們還沒有具體數字。”
12月21日,國內首個mRNA新冠疫苗生產車間在玉溪市高新區疫苗產業園開工建設,投資2.8億元,一期產能為1.2億劑/年。預計明年8月投入使用。
12月16日,復星醫藥集團與德國拜恩泰科公司共同宣布,雙方已就mRNA新冠核酸疫苗(BNT162b2)在中國的供應和生產事項達成協議,一旦該疫苗獲得中國的上市批準,雙方預計將于2021年向中國供應至少1億劑新冠mRNA疫苗。
此外,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曉明也曾表示國藥中生在北京、武漢兩處車間的新冠疫苗合計產能可達3億劑/年,二期車間建設預計年底完成,2021年將實現新冠疫苗產能10億劑/年。而中國生物所研制的疫苗技術路線為滅活疫苗。同為滅活苗的科興生物,預計2020年底產能可達1億支,以后每年3億支。
腺病毒技術路線上,康泰生物即將建成的生產體系,預計年產量達到3億支。康希諾投資5.75億元的二期生產體系,設計產能可達2億支/年。國外方面。多國聯合生產的Gamaleya研究所研制的處于臨床三期的疫苗設計年產量5億支/年。此外,強生公司建設中的生產體系,設計產能達10億支/年;牛津大學/阿斯利康疫苗項目設計產能達30億支/年。
重組蛋白亞單位線路上,國內智飛生物處于2期臨床的新冠疫苗設計產能3億支/年。
盡管多種線路下的新冠疫苗仍處在臨床階段,但是與新冠病毒抗爭成為一場速度之爭,提前布局產能,解決短期內的缺口也成為疫苗競速下半場的主角戲。
下半場比拼開賽
隨著國內外新冠疫苗即將陸續投入使用,下半場產能和接種鏈條各個環節的布局競賽也拉開帷幕。
“目前來看,新冠疫苗的產能缺口將會非常大,國內外都在加速布局廠商生產,以往疫苗生產具備一定特殊性,具備一定周期滯后性,一般廠商都是從獲得訂單后,才會開始生產,所以產能壓力相對會大,而且存在一定的呈批件周期,目前來看新冠疫苗上市短期內肯定是供不應求。”華南某疫苗行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單從目前廣泛討論的疫苗瓶供給來看,壓力就不會小,以往正常疫苗瓶的供給都算不上充沛,激增的新冠疫苗需求必然會帶來短期內的生產壓力。”
事實上,據了解在疫苗生產階段,疫苗企業根據已批準的疫苗工藝流程完成生產車間建設、疫苗生產、疫苗灌裝等步驟。疫苗生產車間需要嚴格按照GMP標準建設,對建設主體要求極高;疫苗生產涉及填料、培養基、佐劑、胰蛋白酶等原料的添加;疫苗灌裝主要涉及疫苗玻璃瓶、膠塞、預灌封注射器等醫療耗材的使用,如國藥集團開發的新冠疫苗,包裝形式為預灌封注射器。
以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生產為例,生產滅活疫苗選用的是合格日齡的雞胚,經過仔細的外觀檢查、照檢、消毒后,雞胚被接種新冠病毒,然后送入恒溫的孵化器中,未來的數天內,病毒將在雞胚中大量繁殖;充滿了病毒的雞胚經過12至18小時的冷藏降溫后,被送入收獲車間,雞胚被削去頭部蛋殼,探頭準確扎入雞胚,將雞胚中的液體成分吸入密封容器中。然后經過滅活、純化、配比、灌裝等步驟,形成疫苗成品。
在生產階段之后,流通階段主要涉及疫苗流通企業以及冷鏈運輸設備。在2016年4月,國務院通過《國務院關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決定》,規定將疫苗的采購全部納入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具體流程為,市、縣疾控中心匯總需求上交至省疾控中心,省疾控中心通過平臺組織全省集中采購,確定中標的生產企業、品種、規格和價格。生產企業必須通過省級交易平臺完成銷售,同時需要直接或者委托物流配送企業完成疫苗配送,配送環節要求全程冷鏈運輸。
而疫苗的接種使用主要在醫院和疾控中心完成,接種涉及一次性注射器、棉簽等小型醫療設備及耗材。
疫苗的使用階段屬于IV期臨床研究,可進一步考察在廣泛使用條件下疫苗的療效和不良反應;評價疫苗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與風險關系;改進給藥劑量等。在疫苗接種完成后,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消毒、處理是整個鏈條的最后一步,將醫療廢物轉變成符合環保標準的,無害化的殘渣和氣體。
此外新冠疫苗產業鏈涉及多個領域,具有覆蓋廣、流程多、業務大等特點。新冠疫苗產業鏈的上游為疫苗的包裝和原材料,主要涉及藥用玻璃瓶、預灌封注射器、瓶蓋、藥用輔料等;中游為疫苗研發生產,主要涉及相關疫苗研發和生產企業;下游為疫苗的終端使用和疫苗的處理,主要涉及注射器及醫療廢物的處理等。此外,新冠疫苗的流通貫穿產業鏈的全過程,主要涉及冷鏈設備、冷鏈運輸、冷鏈流通和冷鏈物流等。
藥用玻璃瓶是疫苗、血液、生物制劑等的首選包裝,從加工方式上可分為模制瓶和管制瓶。模制瓶是指使用模具將玻璃液制成藥瓶,管制瓶是指使用火焰加工成型設備將玻璃管制作成一定形狀和容積的醫藥包裝瓶。對于模制瓶,山東藥玻是模制瓶細分領域龍頭,模制瓶市占率達80%;對于管制瓶,正川股份是國內管制瓶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2019藥用玻璃管制瓶產能80億只,藥用瓶蓋40億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