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服裝產業集群面臨的困難與出路
紡織產業集群在發展中不斷探索和創新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模式,推動了集群以及行業發展由粗放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當低成本等傳統優勢逐漸消退,一個更加開放合作、更加注重創新的產業環境和社會環境,決定了產業集群轉型發展的空間和進程。
近年來,一些紡織產業集群在淘汰落后、節能環保、品牌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務實的推進,并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實現從低成本向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可持續發展、勞動關系和諧、公平競爭等社會責任理念逐步得以落實,凝聚了更多的企業發揮作用,為行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一些紡織產業集群在推行總部經濟、加大龍頭企業培育、提升區域品牌影響力的同時,更加注重產業鏈和專業市場的配套建設。目前,發展勢頭較好的產業集群地區,基本上都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以及與之配套的強大的專業市場。專業市場有效擴大了產業集群地的影響力,擴大產業規模并促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而產業集群又把各種生產要素有效聚集,促進專業市場的流通效率不斷提升,增強市場功能。
一些紡織產業集群在電子商務方面發展有所起色,已成為紡織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廣東虎門、浙江柯橋、濮院為代表的產業集群把電商作為突破口,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服務業,優化商業業態。同時,不少產業集群已經開始導入“互聯網+”戰略,探索、踐行智能制造轉型。依托“互聯網+”改變傳統格局和理念,產業集群的企業由原來的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型發展,以提高競爭能力,促進產業的轉型發展。
紡織產業集群以中小企業為主,中小企業生存環境如何不但影響著紡織產業集群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也關系到整個紡織行業的轉型發展。當前,中小企業依然普遍面臨生存壓力,其中用工成本增加,原輔料價格普遍上漲,渠道、融資等費用也不斷增加,企業綜合成本壓力日益加重。同時,各級政府部門對紡織行業污染物排放的監管標準不斷提升,監管范圍擴大,行政執法力度加強,與廣大中小微型紡織企業有限的應對能力形成明顯矛盾。紡織中小企業的轉型發展是紡織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環節,其中必需減輕中小企業的負擔,同時確定中小企業自身發展定位和模式,是促進紡織產業集群轉型發展的重大問題。
從總體上看,紡織產業集群的創新能力依然不足,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與創新同質化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當前產業集群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規模擴張、資源分散、重復布局、同質化競爭等現象,隨著我國人口結構變化,要素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為內涵的創新驅動戰略。市場競爭也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去同質化、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已成為產業集群經濟發展的內生要求。
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服務內容和質量,是集群地區實現產業升級一個重要手段。紡織集群地區經過多年的實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一些集群地區建立了為中小企業實行融資擔保的公司或機構,普及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等。但從總體上看,產業集群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仍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仍有許多集群尚未建立全面專業化的公共服務平臺,許多已有平臺的服務功能不足,服務能力不強,服務范圍相對有限;部分產業集群的公共服務功能依然停留在信息咨詢、人員培訓等方面;一些中西部產業集群由于資金不足,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以及許多配套條件不足,也直接影響承接產業轉移的進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