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種植面積下降 紡企利潤恢復
去年,山東省濱州、東營、德州、菏澤四市植棉面積為500萬畝,今年預估面積為390萬畝,較去年下降約22%。其中,濱州、東營兩市植棉面積下降幅度較小,且常年來看,變化幅度較為平緩,而德州、菏澤兩市植棉面積在加速萎縮。另外,去年棉花單產普遍較往年提高10%,如果今年恢復至往年平均水平,那么今年山東省棉花總產量將下降30%。
河北省南宮市、滄州市的泊頭市和東光縣,部分土地是鹽堿地,另外上述地區無大型河流,且灌溉設施較為落后,土壤和灌溉都不利于其他作物種植,使得上述地區植棉面積并沒有出現大幅減少。不過,由于去年棉花單產較高,今年產量回落的話,保守估計河北省棉花產量將下降15%—20%。
其一,土地肥沃、適種作物多的地區,植棉面積大幅減少。
菏澤市城武縣和巨野縣、濟寧市金鄉縣、德州市武城縣和夏津縣,土地肥沃,附近水源充足,不僅適宜種植棉花,還適宜種植小麥、玉米、辣椒等農作物。以前,南線(黃河以南地區,即城武縣、巨野縣、金鄉縣等地)大部分地區為傳統的蒜棉套種區,但近兩年,逐漸淪為蒜辣椒套種區。這一轉變,導致今年南線植棉面積較去年下降50%。北線大部分被替代棉田,則播種上了小麥、玉米。我們在夏津縣調研時接觸到的8戶農民,去年共種植棉花40畝,今年減少至17畝,下降幅度超過50%。
其二,缺水鹽堿地、被逼種棉花的田地,植棉面積幾無變化。
山東市省濱州市無棣縣和沾化縣、東營市利津縣以及河北省滄州市、泊頭市、南宮市、東光縣等地,植棉面積基本與去年持平。主要原因是上述地區多為鹽堿地,且大部分地區水源不充足,灌溉不能得到保證,農民不得已而種植棉花。
在種植棉花的農民看來,直補政策的實施也是刺激他們繼續種植棉花的一個原因。他們都知道種植棉花有補貼。目前,補貼發放實施較好,山東省補貼已發放到農民手中,河北省雖然還未發放,但已確定各戶補貼額度。另外,對于今年山東省235元/畝、河北省160—170元/畝的植棉補貼,農民表示驚訝和欣慰。
正是基于上述三點,今年部分農民選擇繼續種植棉花。一棉農解釋,從補貼額度看,國家還是需要棉花的,還是要托市的,棉花價格不會跌得太離譜,如果種辣椒,就不好說了,今年一塊一斤,明年可能變一毛,心里沒底,權衡之下,還是種點棉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