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棉價重心下移 鄭棉將迎來下跌行情
近兩年來,國內紡織行業低迷,我國棉花進口數量不斷萎縮,但是紗線進口數量持續增加。開工率方面更是隨訂單開工,基本不留存過多的成品。
2015年棉價重心下移,2015/2016年度全國范圍內的減產也未能給鄭棉市場帶來一絲暖意。隨著春節的臨近,市場利空因素扎堆出現,鄭棉可能迎來一波趨勢性下跌行情。
新棉銷售過半而低等級棉滯銷
今年現貨端銷售情況與去年相似,紡織廠在現貨市場尋求高等級花,低等級花銷售不理想。去年籽棉上市初期,許多現貨商和軋花廠赴新疆包廠搶收棉花,大量皮棉在中間環節堆積。在隨后供應旺季到來但是需求跟不上的情況下,很多企業選擇囤貨等待。之后,大量低等級花留在手中,企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最終,只有那些“快進快出”的企業才勉強守住利潤。
今年,中間商從籽棉收購開始就十分謹慎,不僅抓新花質量,而且注重收購價格。部分企業在現貨銷售艱難的情況下,更留意套保機會,他們將手中留存的棉花變現的最好方法無疑是制作倉單,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將指引這些棉花運行到一個合理的價格區間。
國內紡織行業低迷
近兩年來,紡織行業境況急轉直下。宏觀經濟下行造成國內消費需求低迷、企業現金流緊張,紡織廠基本采取隨用隨買的采購模式,一般商業庫存在20—30天。開工率方面更是隨訂單開工,基本不留存過多的成品。
此前,國內經濟大幅度增長,不斷推高制造業成本,高原料成本、高工資成本導致國內制造業在國際市場不再具有競爭優勢。相反,東南亞一些新興國家如印度、越南的生產優勢顯現,中國的紡織份額開始向這些國家轉移。
另外,我國棉花進口數量不斷萎縮,但是紗線進口數量持續增加。印度、越南紗線憑借價格優勢不斷涌入我國,國內的棉花消費和棉花進口轉化成了紗線進口,紡織廠的發展無外乎幾種選擇,一是放棄低支紗的生產轉而生產高支紗或特種紗,二是降低紗線價格,與印度、越南展開競爭。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國內需求減少和棉花價格下行的結果。
拋儲或使市場再起波瀾
數年的收儲使得國儲累積了1100萬噸的庫存。國家在2014/2015年度即將結束時拋儲,結果擺在眼前,100萬噸的計劃量僅有6萬噸成交。有觀點認為,國儲棉就是“關在籠子里的老虎”,既然在籠子里,就沒必要過于擔心。但筆者認為,這只老虎始終是要放出來的,而且一旦放出來,就會有不小的動靜。此外,有人認為,國儲棉已經不適用于紡紗,國儲的庫存很難轉化為實際供給。筆者認為,這還是要看價格。只要國儲棉價格足夠低,紡織廠用這些棉花有足夠的利潤,國儲棉的消化就不成問題。
今年6月召開了國際棉花會議,發改委官員在會上確定拋儲消息后,棉價應聲下跌。所以,拋儲價格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明年棉花價格的上限。此外,在經歷了7月拋儲后,國家加速消化儲備棉是大概率事件。近日傳出有關拋儲的消息,市場紛紛猜測拋儲的時間和價格。筆者認為,不必過分拘泥于具體時間點,只要國家給出明確的拋儲信號,市場一定會給出合理的價格。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