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專業市場是電商發展的最后處女地
服裝專業市場是電商發展的最后處女地,中紡中心服裝城董事長吳文宏稱。
這位在杭州四季青商圈經營著兩棟、規模十億級服裝批發市場的生意人相信,從未有電商涉足的服裝批發市場將是電商發展的最后一塊凈土。

這塊市場到底有多大?
“2萬億年交易額。相關監測單位的統計數字大概在1萬億左右,但加上漏報、瞞報等情況,一年的實際交易額可能達到2萬億規模。”吳文宏表示,“在B2B領域,沒有哪塊市場像服裝批發市場這么龐大。阿里巴巴發展鋼鐵的B2B業務可能代表國家希望努力的方向,以解決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但服裝批發市場的需求,是真真實實存在的,大家都需要穿衣。”
根據過去積累的服裝批發商采訪資料,及個體調查情況看,2萬億的交易額估算值并不夸張。
“為什么是現在”
服裝批發市場過去從未被電商規模“踏足”。但經由服裝專業批發市場流出的服裝等產品則大多流向了淘寶、天貓、線下連鎖店、百貨等多渠道。
現在的問題是,未被電商規模“進攻”的服裝批發市場,現在是不是到了電商化的臨界點。
答案是肯定的。依據來自資金流向,及服裝批發本身業務模式進化。
從過去半年零售業整體投資方向看,幾乎所有規模零售體都在布局批發等B2B內貿環節。
線上經營實體,由于“最后一公里”的高昂配送成本,電商企業,主要是B2C企業在經歷過去的高增長階段后,2015年來顯現出了明顯的發展瓶頸,增速大幅下滑。相關經營實體需要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尋找“風口”。
由此,過去的“冷門”——批發等B2B內貿環節逐漸受到電商巨頭的親睞。半年來,眾多經營實體加大了對該領域的投資力度。比如阿里巴巴啟動了城市合伙人、云市場計劃等。
線下零售實體,則在電商化試水過程中也逐步從B2C業務整體轉向B2B供應鏈環節。向該領域整合,及傾注資源。
轉變的理由很簡單:B2C業務等于“燒錢”,不賺錢。B2B內貿業務則有盈利空間,比如可以通過整合資源以網上折扣店等方式開拓。而即便最終失敗,對于線下零售實體而言,發力批發市場,也能為自己的線下零售實體帶來完整的供應鏈體系。
包括大潤發飛牛網、銀泰商業、中百集團、永輝超市、步步高等線下零售巨頭半年來都紛紛推行買手制、城市合伙人計劃等,加碼該領域資源布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