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季棉花種植面積與產量預計增幅較大
目前,國內棉花主產區迎來了種植高峰期,產區農民正積極投入到春耕生產中。國內新季棉花種植面積、預計產量,以及全球新季棉花生產形勢的信息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有關市場投資機構等也據此在棉花期貨遠期合約上進行了相關操作,現貨商們則對原料庫存等做出了調整。那么新季棉花市場發展前景會是如何的呢?
中儲棉花信息中心副主任程杰4月27日在于杭州舉行的第八屆中國棉花(紗)期貨論壇上表示,從當前了解的國內外棉市的情況分析,新季全球棉花種植面積是回升的,2018年最快有可能回升到5.3億至5.4億畝,全球棉花種植面積回升的速度要超出預期。從國內產區農民種植棉花意向調查的結果來看,新季國內棉花意向種植面積為4603萬畝,同比增加200多萬畝,增幅為5%。
“從過去數年全國及新疆、內地的棉花種植面積變化情況來看,新疆和內地棉花種植面積都略有增長,其中西北地區同比增幅較大,黃河流域次之,長江流域同比增幅較低。”程杰說,棉花主產省江蘇和甘肅排名在今年稍微有一些變化,甘肅可能略高,河南棉花種植面積減少有些明顯。
據程杰介紹,全球棉花種植面積在過去30年表現出較強的周期性變動特征。從全球棉花種植面積自低谷回升到最高峰的時間來看,1993年全球棉花面積最低時是4.61億畝,1995年到了5.39億畝,中間用了兩年的時間。2002年從最低點4.62億畝到2004年的5.36億畝,也是兩年的時間。
2010年到2012年,從4.53億畝到5.42億畝也是兩年的時間。這體現了一個特征,即棉花面積回升往往都比較快。2016年全球棉花種植面積是4.4億畝。從當前所了解的國內外情況來看,今年全球棉花種植面積是回升的,借鑒之前幾個周期的歷史經驗來看,有可能到2018年最快將回升到5.3億至5.4億畝,全球棉花種植面積回升的速度或超出我們現在的預期。
“過去數年時間,全球棉花種植面積基本上是在4.4億至5.4億畝這個區間橫向波動,2015年可能稍微低一點,但整體是在橫向的區間里波動。而國內棉花種植面積在過去數年里基本上是向下走的。1999年我國棉花種植面積為5588萬畝,這一年,我國進行棉花流通體制改革,在隨后的多年時間里,我國棉花種植面積不斷回升,2008年最高回升到了8800多萬畝,之后一路減少,2016年減少到4385萬畝。從大的趨勢來看,國內棉花種植面積是在往下走的。
不過,當前國內棉市正在推進目標價格體制改革,這個政策會對國內棉花生產產生什么影響呢?與1999年的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相比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這需要我們重點關注。”程杰說,新疆棉花種植面積基本上是在2400萬至3400萬畝區間波動,底部在不斷抬高,而內地棉花種植面積從最高時的6000多萬畝回到1500萬畝,落差是比較大的,這也是我國棉花種植面積在過去數年一直減少的原因。
4月上中旬,期貨日報記者在我國內地棉花主產區湖北、河北、山東、河南等地進行了農作物種植市場調研,從記者了解的情況分析,內地棉花種植面積大幅回升的概率很低。一是有關機構在內地針對種植棉花的農民和棉價基本沒有出臺大的補貼與支持政策,種棉農民收益不是十分穩定,當地農民種植棉花的積極性得不到提高。
二是內地農村青壯勞動力流失嚴重,而種植棉花需要投入大量人工。三是新疆棉花主產區棉花的種植、采摘等已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操作,棉花質量大幅度提高,而內地棉花生產機械化程度相對較低,棉花產量與質量提高的幅度不大,生產成本相對偏高。四是農民種植其他農作物的收益較高,棉花種植的性價比不高。五是內地棉花產業正在大規模向新疆、東南亞等地轉移,產業鏈得不到完善和銜接,產業發展前景暗淡。
綜合全球及國內棉花市場有關種植面積、預期產量的信息分析,市場人士認為,全球與國內棉花的種植、產量預期是存在差別的,產業企業及廣大期現貨投資者分析未來市場產需情況時應全面把握,要做出針對性較強的分析,“大環境小氣候”的市場特征要注意到。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