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于壓力才與天貓合作?這些服飾大牌與天貓如何戰略合作的?
中國市場的服飾領導品牌與天貓共創的新零售“征途”,剛完成新一次的“成果集中展示”。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9月27日,包括海瀾之家、馬克華菲、周大生、卡西歐、耐克、柒牌在內的數十家品牌的負責人在“天貓服飾新零售戰略合作會”上集中分享了各自在智慧門店、全域營銷、數據銀行等新零售領域的探索與心得。
商務部日前發布《中國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16/2017)》,也首次將天貓新零售作為線上線下融合的典型代表寫入政府報告,并強調實體零售與網絡電商正走向融合,斷言零售行業多業態跨界發展將成主流,社會零售已進入黃金期。
對于此前外界傳言“迫于壓力才與天貓合作”的說法,與會的品牌負責人們一笑置之。同樣在9月27日,太平鳥集團在接受外媒采訪時直接否認了這一說法,“這是基于市場需求做出的決定”。
“在與天貓的戰略合作中,我們商家得到的絕不僅只有資源,更得到了商業模式創新的能力。”有參會商家代表說,“在市場競爭中領先一步,這對我們來說,才是獨一無二的價值。”
“新零售就像個智能生物體”
“通過阿里巴巴開放的生態體系,今年天貓618期間,我們僅用了一周時間就上線了首家新零售智慧門店。”戰略會上,男裝品牌馬克華菲的電商總經理左敬東首先分享了新零售成果,消費者試穿后站在店內的智能大屏前,通過物聯網識別器,大屏便可自動識別商品ID,不僅同步推送模特試穿效果,還將呈現產品介紹、評價、相關搭配等等個性化內容。
左敬東把馬克華菲基于天貓提供的基礎設施所搭建的新零售體系比喻為“生物體”,“智慧門店就像人的味覺、觸覺這樣的感官系統,全渠道就像循環系統,信息流和物流、資金流像血管里的血液,大數據就是大腦”。馬克華菲的多家智慧門店即將開業,而僅僅是用戶打通這一項,就為他們快速累積和篩選出了數萬名核心會員。
這樣的變革對商家來說并不是一個輕松的過程。“我們曾面臨很多品牌、渠道和理念上的問題,很難回避。”柒牌男裝電商總經理王振華坦陳,“但在數據化的時代,離消費者更近的時候,我們必須直接面對。”今年雙11,柒牌會有16個分公司投入,會員全部打通,有7個代理商來參與,還會進行更多智慧門店的導入。“這塊是今年我們柒牌要做的改變。”王振華說。
“現在是新零售最好的時代”
Kisscat在整個中國大陸有13家分公司,原先每家分公司都有獨立倉庫,電商則全部從廣州發貨。和天貓合作后,基于阿里的整個大數據體系,他們在全國整合成6大平行倉,顯著提升了運營效率。目前他們正在和天貓的技術團隊對接會員通體系,對已有的100多萬的會員數據做精準的消費者畫像,進而尋找到數百萬潛在客戶。
“我們過去做生意判斷都是靠經驗。”Kisscat品牌運營經理石廣平說,“現在通過大數據預判,包括包括選址、選店、選品,阿里全生態數據都可以給我們提供精準的支持。”
這也正是為什么商家會以“獨一無二”來評價天貓所提供的價值。幫助傳統品牌開拓線上渠道——推動品牌釋放線下活力——通過智慧門店和全域營銷,真正實現線上線下疊加式增長,新零售正成為服飾品牌三步進階的標配。
天貓所提供的這些基礎設施,本質就是通過數字化GMV、精準化營銷等手段,激發消費者潛在購物需求,助力服飾品牌在市場策略、商品策略、定位策略等方面實現全面轉型。今年上半年,僅是天貓“隨身購物袋”功能,就使快時尚品牌GAP在門店后續的成交占比達到20%-30%;在今年的天貓618理想生活狂歡節上,消費者離開后再完成的訂單一度高達80%。
“我們正處在新零售的最好的時代。”特步相關負責人在戰略會上說,“只要手中掌握了更多用戶的精準數據,我們就能更加智能化地去觸達我們的用戶。”
新零售改造DNA,品牌得到“實質性”幫助
無論是消費端、供給側雙升級的大趨勢,還是品牌建設、社群擴展、產品創新的高要求,都給所有品牌商家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從會員、商品、服務的三通,到數據流、資金流和物流的基礎,品牌商家迫切需要真正的新零售平臺提供實質性的幫助。
也正因此,眾多品牌與天貓和合作都被提升到“戰略”的高度。
“拉夏貝爾60%的訂單通過門店發貨,通過商品通,我們一件衣服有了兩次銷售機會。”拉夏貝爾品牌代表在會議現場表示。天貓大數據不僅在幫助拉夏貝爾旗下9000多家門店提升銷售規模,還在幫助開新店選址做戰略決策。
最新的報道指,全球最大的運動品牌耐克旗下品牌“JORDAN”繼在北京世貿天階推出亞洲最大的喬丹旗艦店并同時上線天貓旗艦店后,在中國市場的增長超過30%。
“只要我們比同行更勇于去嘗試和探索的話,對我們來說最少不會適應不了市場的變化而被淘汰。”ELLE的CEO李達輝在戰略會上表示。
“新零售不是說要準備去做,是必須去做的。”真維斯電商總監葉樹城也這樣說。
“我們對于新零售的擁抱,是要回到事物的本質,踏踏實實,不求一時,要做長遠。”與會代表說,“這是借助新零售重新去改造我們集團的DNA。”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