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遭遇病毒式傳播
無論病毒式傳播,其影響力將遠遠超越時尚本身。
在2011秋冬T臺上,Nicola Formichetti與Lady Gaga聯手奉上了一臺炒作的好戲。事實上,坐在Thierry Mugler秀場頭排的著名人士們極有可能惱羞成怒地發現,這場精心策劃、故弄玄虛的年度大秀根本就不是為他們,而是為無數端坐在電腦屏幕前的平民大眾準備的。無論時尚專家、時尚偶像和時尚達人是否承認,我們都將進入一個即將被極客(geek)和怪咖(nerd)接管的新世界。能夠娛樂大眾的病毒式傳播,其影響力將遠遠超越時尚本身。
Lady Gaga玷污了T臺嗎
Lady Gaga御用造型師、擁有復雜文化背景的Nicola Formichetti接掌法國傳奇設計師品牌Thierry Mugler不久,便以他一貫的驚人之舉,幫助品牌重回時尚行業的風口浪尖。其一是在2011秋冬的男裝發布上,一手挖掘出加拿大“僵尸男孩”Rick Genest,當全身布滿駭人刺青、籠罩在輕紗里的Rick從后臺步出,一種震撼人心的陰霾氣息籠罩全場。經此一役,Rick Genest 在網絡上迅速躥紅,Thierry Mugler亦憑借極致的悚動在密集的品牌發布中成功突圍,雖然此時已經沒多少人將重點放在衣服上。
接下來的2011秋冬女裝發布會,Nicola更力邀其繆斯女神Lady Gaga擔任音樂總監并親自走秀。當這位當今最著名也最飽受爭議的表演者梳著夸張的發辮,踩著25厘米的“恨天高”近乎妖孽地橫掃全場,又是吸煙又是擺出不雅姿勢時,幾乎已經注定了時尚界的新一輪口誅筆伐。與Rick Genest的遭遇不同,Gaga的時裝周首秀沒能贏得多少掌聲,評論人普遍認為,她與Mugler的聯名表演噱頭遠遠大于設計本身,且有落入低俗之嫌,然而與此同時,網絡上卻掀起鋪天蓋地的激烈爭論,讓這次合作成為本季時裝周上最吸引眼球的話題事件。或許Nicola Formichetti的決定毀譽參半,但成效不能不堪稱卓絕。
讓人感到困惑的,其實是那些批評Gaga與Mugler聯名作秀的聲音——既然每年兩季的發布會本身就被稱作時裝“秀”,那么“作秀”本身難道不應該是發布會最重要的部分?
博得眼球才能出位
縱觀時尚的發展史,只有在最早期的秀場,品牌才不那么熱衷制造輿論話題——人們穿戴整齊地趕往秀場,攝影記者和評論人隨后在報刊雜志上發表規整的圖文供好奇的公眾觀瞻。現代傳播網尚未完全成型,尤為重要的是,此時品牌所面對的主要顧客群仍是少數貴族名流。出席時裝秀的人士中,許多都擁有比娛樂明星更高的社會地位。相比起不切實際的花邊新聞和前衛概念,他們顯然更關心衣服的質地、款式與剪裁,以及自己穿起來會是什么樣子。
不過隨著西方世界廣大中產階層的迅速崛起,這一趨勢很快被新形勢取而代之。1937年,受到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Salvador Dali的啟發,意大利女裝設計師Elsa Schiaperelli設計了她著名的“龍蝦連衣裙”(Lobster Dress):那是條純白色裙子,中間系一根紅腰帶,前面有Elsa與好友Dali共同設計的紅色龍蝦圖案。Elsa Schiaperelli成了圍繞整個主題設計全套服裝的第一人,雖然她擁有高超的實用主義女裝剪裁技巧,但與藝術的結合以及首創的概念式設計無疑將她推向了時尚界更高的地位。在Elsa之后,幾乎所有品牌設計師都學會了這招。
二戰后,時尚界進入以Christian Dior和他的“New Look”作為標志的黃金年代,前所未有的消費熱潮讓原本局限在貴婦小圈子里的時尚工業漸漸顯露出巨大商業價值,真正意義上的時尚產業直到此時才開始成形。而伴隨著現代傳播手段進一步發展,以及品牌間競爭日趨激烈,大膽作秀以贏得公眾欣賞,已成為設計師們的常識和必修課。60年代的André Courrèges、Vivienne Westwood、Pierre Cardin,70年代的日本三巨頭(Rei Kawakubo、Yohji Yamamoto和Issey Miyaki),無一不是制造新鮮話題、博取社會關注的個中好手。到了時尚界新一輪高峰的90年代,設計師們除了不斷在服裝設計、廣告宣傳、秀場展示等各方面推陳出新來獲得媒體與大眾關注外,甚至于本人也必須走到幕前,成為全年無休止大秀的一部分,Tom Ford、Alexander McQueen、John Galliano、Marc Jacobs等一批優秀設計師聯合開創了“設計師是新的意見領袖”的新時代。
當我們回顧以上歷史,就會清楚地發現,時尚的發展史實際上也是“作秀”的進化史,只不過是在不同時代,做給不同人看而已。形形色色的品牌作秀早已屢見不鮮,何以單只Lady Gaga與Thierry Mugler的合作挑起軒然大波?本質上,這仍然是時尚界對待公眾的態度問題。{page_break}
矜持與低俗 誰更有魅力
Gaga×Mugler之前,高級時尚無論怎樣作秀,仍然帶著特有的矜持和欲拒還迎。Tom Ford將Gucci女模的私處修剪出G字型,可以解釋為反叛傳統解放性觀念;Marc Jacobs、Miuccia Prada持續與當代知名藝術家合作,是跟同樣假裝矜持的藝術圈互惠互利;以Victor & Rolf為首的新媒體利用,是單純為了拓寬傳播渠道;Gareth Pugh等新生代設計師雖然嘗試以視頻短片的形式來適應新世代消費者的口味,最終仍選擇了讓影片看上去高深莫測;甚至于奢侈品牌好不容易放低身段與高街聯名,都必定制造出限時限量排隊搶購的儀式感——時尚在大眾面前,始終表現得驕傲且不可一世。
Gaga×Mugler之后,時尚行業有了新的可能性。Gaga在T臺上抽煙乃至動作低俗都算不得什么(畢竟這才是Gaga的一貫作風,而且Kate Moss也在同季的Louis Vuitton秀上抽煙還博得好評如潮),關鍵在于,Thierry Mugler首次在秀場上將一名流行歌手置于時尚的至高地位,而啟用這位(或多或少)被音樂界自身視作小丑的話題明星,僅有的原因是她能引發全世界最大限度的關注和口水。當時尚在Nicola Formichetti手上丟掉了它最后一丁點底線和堅持,這種向大眾無限靠攏的姿態已經足夠激怒一大批自命不凡的業內人士和衛道士了。
更要命的是,坐在Thierry Mugler秀場頭排的著名人士們極有可能惱羞成怒地發現,這場精心策劃、故弄玄虛的年度大秀根本就不是為他們,也并非為焦急候在場外的時裝精,而是為無數端坐在電腦屏幕前的平民大眾準備的!Nicola Formichetti絕不會天真地以為可以憑借一位穿著超級高跟鞋搔首弄姿的娛樂明星贏得向來挑剔的時尚主編以及評論家們的芳心,他要的只是網絡上一傳十、十傳百的病毒傳播效應。顯而易見,一味堅守奢侈、品位或high-fashion根本達不到這個目標,因為真正對此感興趣并樂于傳播的,恐怕是那些平日里關注娛樂新聞遠遠多過時尚動態的宅男宅女們。
在時尚雜志曾經全面操控時尚界輿論的時代,奢侈品集團最終控制了時尚雜志,然而無論時尚專家、時尚偶像和時尚達人是否承認,我們都將進入一個即將被極客(geek)和怪咖(nerd)接管的新世界。那些在過去100年里被時尚界徹底忽略了和放棄了的,對時尚不怎么精通的人們將掌握也許是最具分量的話語權,從而影響到時尚產業的格局。時尚界的產業鏈將隨之變化,比如許多人已經不再熱衷于為了一張時裝周入場券搶破頭,因為蘋果公司的iTunes U上可以下載觀看所有的最新秀場視頻,新的時尚愛好者們可以隨時隨地以任何姿勢躺在沙發上看,沒有擁堵的交通、憋悶的空氣和故意遲到的大牌來賓,比秀場頭排來得舒服多了。
向公眾屈服 為成名讓路
其實從品牌主動發布秀場視頻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品牌們或多或少早已意識到了正在悄然改變的時尚界現狀,不過至今像法國出版業巨頭華榭集團那樣幾乎全盤轉向的案例并不多見,出于骨子里的驕傲,我們在迎合新的時代特征上做得還不夠。Nicola Formichetti是個聰明人(否則他也成就不了Gaga小姐),他選擇了最大程度地向公眾屈服,在“時尚之王”Tom Ford努力復活60年代,一次次將秀場與大眾割裂開的同時,Nicola決定反其道而行之,繼而在品牌推廣上取得了前者難以比肩的巨大成功。
當然,資深評論家們對于Nicola和Mugler的某些批評也不無道理,比如這樣一場時裝秀是否概念痕跡過重,設計本身變得無足輕重,以至于根本就無法稱之為一場時裝秀?不過就Andy Warhol的15分鐘成名理論而言,每個人或組織在未來都可能有15分鐘成名,這樣的機會轉瞬即逝,對于肩負重振Thierry Mugler品牌大任的Nicola Formichetti,優先選擇以極端方式擴大品牌知名度的做法其實也很無奈。幸運的是,他成功了,而吸引完眼球之后的下一步舉動,才是真正考驗他時尚天分和設計功力的時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