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市場有何魅力使得時尚品牌紛紛進入?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1月早些時候,日本貿易振興團在印度尼西亞的首府雅加達組織了一場活動,宣布來自日本的21個時尚品牌都瞄準了印度尼西亞的年輕人市場。
時隔半個月,MUJI又表示,它三月將正式進軍菲律賓,采用的是合資公司的方式,MUJI母公司占股49%,菲律賓公司SSI集團占取51%。據Business world online表示,MUJI在菲律賓尋找到的合作伙伴SSI就將投資1220萬人民,共建立7家MUJI門店。
這種接二連三前往東南亞的場景近來頻繁出現在日本公司身上。4個月前,日本服裝品牌優衣庫剛在新加坡拿下了2700平方米的店面,而這將是其在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旗艦店。

優衣庫新加坡店的員工合影
雖然這三個品牌都選擇了不同的國家駐扎,但同進入東南亞市場的它們顯然都被共同的特質吸引,那是一種來自于搶占新興市場的興奮感。東南亞中的11個國家擁有非常多樣化的文化背景,但人口多且年輕,城市化程度也非常高,商業條件良好。此外,新加坡、印尼、泰國等國家的經濟活動也都主要集中在首都為中心的城市地帶,這使得初次進入該國市場的外國公司更容易尋找到合適的定位和打中目標顧客的策略。
MUJI母公司良品計畫主席松崎曉就說,菲律賓年輕人口的增長和消費欲望都很強烈。通過增加產品種類和降價,MUJI希望吸引到消費力還有限的年輕人。
而日本貿易振興團的主席DaikiKasugahara也對記者表示,印度尼西亞在時尚行業內潛力巨大,這個國家擁有2.5億人口,平均年齡只有30歲,人均GDP超過了3000美元,已經允許市場經濟以更快的速度擴張。
這一次,日本貿易振興團帶著21個日本品牌到這里與當地機構會面,還在雅加達最大的購物中心KotaKasablanka舉辦了一場時裝秀,參與走秀的品牌有SeijiInoue、Imari、DenimCloset等,由于東南亞人口結構復雜,他們還準備在此出售穆斯林女裝,好覆蓋到更多人群。而優衣庫也曾在東南亞首次推出穆斯林女裝,目前,它在東南亞的門店數量已經達到138家。

MUJI
分析日本品牌進軍東南亞的原因,不難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這多是日本本土市場消費能力持續衰退的結果。雖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希望借助寬松的貨幣政策緩解現狀,但當下日本的對外貿易萎縮嚴重,據日本內閣府數據,2016年7月,日本消費者物價指數為負0.5%,是2013年以來再次出現的負增長。
有趣的是,也正是在2013年,日本品牌就曾經集體宣布過要進軍東南亞,只不過那時候還未輪到時尚行業,口號喊得最兇的是制造業。據《金融時報》報道,在經歷近20年的低迷期后,日本在東南亞的投資正在重新興起,總金額約為82億美元,主要投在了新加坡、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和菲律賓。日本企業在該地區的投資額,有望趕上它們20世紀90年代初曾經達到的水平。日本的“通縮螺旋”于亞洲金融危機使得日本企業在20世紀90年代初之后大幅收斂了它們在東南亞的投資野心。
而如今,時尚品牌也紛紛瞄準了這個市場,以減少對日本本土的依賴。摩根大通證券分析師村田大郎此前在智通財經的采訪中就表示,優衣庫在“東南亞的擴張將有助于柳井正實現5萬億日元的銷售目標。”它在歐美等地也積極開店,爭取彌合2016年第二季度營收暴跌的慘狀。

Beams
除此以外,東南亞如今的時尚零售氛圍已經基本完善了。2015年,日本潮牌Beams就在毗鄰湄南河的曼谷開設了第一家泰國門店,意大利品牌Dsquared2在越南胡志明市開了第一家門店,2016年3月,LVMH旗下的免稅商品連鎖零售商DFS也在柬埔寨開了第一家店,消費者可以買到Gucci、MichaelKors、Burberry在內的700多個美妝和服飾品牌。
這些進駐東南亞的時尚品牌在看重當地消費者的同時,也看中了中國游客的購買實力,事實DFSGroup的店就開在前往吳哥窟的必經之路上。2016年,泰國、印尼、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國家旅游局紛紛公布了2016年上半年旅游統計數據,發現今年1-4月,中國內地游客赴泰國人數較去年同期增長27%,是泰國第一大客源國;一季度赴馬來西亞短途游的游客中,中國游客大漲35.2%......數據顯示,中國赴東南亞各國的游客人數上半年增長迅速,已成為東南亞旅游的主要客源國,而80后等年輕人是游客主力。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