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成敗于終端”是救命稻草?
杉杉、利郎、奧康、紅蜻蜓這些中國制造企業中耳熟能詳的名字,正紛紛收購海外服裝品牌。與聯想—IBM聯姻所不同的是,這些企業的海外收購計劃并不在于“走出去”,而是“拿回來”,挖掘各自的渠道銷售潛力。 對于動輒擁有數千家直營店、加盟店的紡織企業而言,“成敗于終端”的理念和做法,成了出口艱難的紡織業的救命稻草。 國際品牌擴容國內渠道 已促成收購計劃和醞釀收購的企業不在少數。近期,中國造鞋企業奧康正式收購了意大利萬利威德的全球品牌經營權,并稱這是全面收購該品牌的第一步。 另一鞋業品牌“紅蜻蜓”內部人士也透露:“我們也在洽談海外收購品牌事宜。行業內的許多企業都在做這件事情。” 之前,杉杉已經拉開海外收購品牌的大幕,并聲稱,目前是海外收購品牌的最佳時期。記者得知,利郎也有計劃收購海外品牌。 “他們去海外收購的多數是二線品牌,主要是針對中國市場需求的。”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楊東輝表示,“多數企業收購的是當地并不強勢的品牌,把他們引進中國。” “我們并不是缺這些品牌的產品技術,因為我們是有生產能力的,我們需要其高端品牌形象。”一位服裝企業的人士透露。“現在國內的這些品牌,都有數量眾多的加盟店和直營店。我們每個店鋪的面積達到400平方米,完全有能力再引進新的高端產品,配合銷售,擴大盈利。” 從“野草期”到“灌木期” 展開海外收購的國內品牌都建有龐大的銷售網絡。杉杉目前在全國有近3000家專賣店,已整合了9個國外品牌進入店中;奧康也有近3000家專賣店;紅蜻蜓專賣店數量有2600多家;利郎專賣店數量也超過千家。 “現在,大家都想像國美一樣,在銷售渠道上引入更多的產品來賺錢。”上述人士透露。 浙江一位服裝加工企業老板計算:“一旦專賣店數量超過20家,生產成本便會顯著下降。對于那些渠道發展比較好的企業,上千家專賣店可以保證產品暢通地銷售,產品形成規模,成本便會下降很快,盈利也會提高。” 斯爾麗服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東生形容,現在做OEM的時代已經過去,那是紡織企業“野草期”,而現在國內企業都在發展自己的品牌是“灌木期”;“建設好的銷售渠道,能夠迅速提高產品銷量,也能擁有推動品牌發展的先機。 據了解,連鎖專賣店和加盟店可以最大限度地壓縮產品流通的環節,并且投資少、建設速度快,被認為是最快的拓展渠道的辦法。 比較而言,品牌進入商場的壓力則更大。“已經有好幾家服裝大品牌向我反映了他們進商場遭遇的‘波折’。”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項目經理韓佳升透露,“進商場的成本非常高,各種進場費導致品牌的利潤受到削弱。我們統計過,僅就銷售利潤而言,加盟店和直營店的利潤比商場的銷售利潤高出34%。” 而最明顯的優勢是,“進商場后,大量的庫存沒有辦法處理,而加盟店模式中,每個加盟商會自己消化庫存。”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