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運動服飾品牌當慎打“冠軍”牌
運動品牌當慎打“冠軍”牌這次奧運會,湖北健兒拿了好幾個冠軍,于是湖北紡織行業投資促進中心副巡視員王洪章發表了《湖北培育運動服裝品牌正當時》一文,他建議:武漢、黃石、仙桃等城市紡織服裝產業基礎雄厚,要借奧運冠軍的東風,培育“楊威牌”系列運動服裝品牌。并且發出了豪言壯語:要與“李寧牌”并駕齊驅,要同NIKE、Adidas爭奇斗艷。 竊以為,借奧運冠軍之名做運動品牌,這個市場前景還真難說。 我記得,和楊威同為“全能王”的李小雙此前也曾在北京做過“李小雙”牌運動服飾,他的前車之鑒不是沒有:當年挾冠軍之勇開創的企業并不理想,在家鄉仙桃以及外地開的分店屢屢遭遇滑鐵盧而關門大吉。不僅僅李小雙的企業不理想,鄧亞萍、郝海東們也相繼下海以自己的名字作為品牌,結果無一能夠達到李寧的高度,其中有的公司甚至只是曇花一現。 也有人肯定不服氣,你別潑冷水滅自己威風,湖北產業優勢明顯,憑什么不能打冠軍牌超越李寧呢?不用我說,“李寧”是國產體育品牌當之無愧的一哥,人家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做起,起步很早,那時候,體育用品行業尚未成形,國內市場一直求大于供。“體操王子”本人就開創了中國體操的一個時代,所以“李寧牌”也成功地打上了民族品牌的瑰麗標簽,凝聚了民族情感,可以說是生逢其時地創造了一個商業神話,從北京開幕式找他點火可見一斑。現在,“李寧”不僅僅穿在中國人身上,它還贊助了好幾個國家的專項運動(如西班牙籃球隊)。 把“冠軍效應”這種無形資產順利地轉化為商業價值,是需要營銷策略的,并且,最終取決于消費者對產品質量、服務等多方面的綜合認可,“冠軍”并不代表暢銷。何況,今天的市場已經不同10多年前,運動服裝行業,品牌多如牛毛,外國的阿迪、耐克、彪馬早已成功地搶占灘頭,國內則不僅有安踏、特步、鴻星爾克等專業廠商,還有很多休閑品牌如美邦等一樣在“分蛋糕”。 冠軍名號的企業,叫什么并非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產品的定位是不是準確,市場策略是不是正確,是不是有雄厚的資金背景,是不是有一個如同“姚之隊”一樣懂營銷、懂管理的專業智囊團。如果一廂情愿地“霸王硬上弓”,打錯了牌的話,冠軍品牌就有可能因為商業風險太大而夭折。 當然,借奧運的東風,加速體育產業化,是我們共同的期待,只是希望湖北的幾個“冠軍城”和品牌專家們能夠腳踏實地認真策劃,做足特色和品味。用冠軍效應,打“楊威”品牌,一定要謹慎,要做就做最好。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