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鞋企掘金亞運會價值幾何
高610米的投資……廣州把亞運會的等級提升到奧運會的高度。但在距亞運會開幕還有4天的時候,除廣州外,全國其他地方亞運會的氣氛仍然難覓蹤影,甚至有很多人仍然不知道廣州舉辦亞運會,更不知道亞運會的開幕日期——11月12日。
這和20年前北京亞運會的全民參與相比,形成鮮明對比。那是中國第一次舉辦綜合性國際體育大賽,而且在一個特殊的年份里,亞運會還帶有了政治意義。中央電視臺廣告經營管理中心副主任何海明回憶說:“那是一場愛國主義的全民狂歡,‘熊貓盼盼’和《亞洲雄風》一夜之間走進千家萬戶;開幕式當天,全國各大學校紛紛放假;大街小巷里到處都是‘節約一分錢,捐給亞運會’的標語;183塊金牌的紀錄更是讓全體國人歡欣鼓舞,奔走相告。”
20年后的廣州亞運會,別說在全國范圍內,就算是在廣東省內,也少人問津。廣州人和廣州媒體天天在批評亞運擾民、大興土木、鋪張浪費,甚至大搞形象工程,存有安全隱患。為此,廣州市委書記和市長公開向市民作揖道歉,并接受市民意見,放棄對部分路段由原有柏油路面改為花崗巖的改擴建工程。在深圳,甚至看不到一處亞運標語,深圳正在忙著自己的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那么,廣州耗費巨資舉辦亞運會的目的是什么?特別是在中國已經舉辦了奧運會之后,亞運會對中國還有價值嗎?
“廣州舉辦亞運會有兩個目的,第一,擴大廣州的知名度。可能很多人認為廣州已經有了足夠的知名度,但其實,這只局限于國內,在亞洲范圍內,特別是中亞、西亞,對廣州的了解還很少。第二,通過舉辦亞運會,提高廣州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區發展。廣州在這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1987年在廣州舉行第六屆全國運動會,廣州為此在緊靠舊城東部的天河機場舊址規劃建設了天河體育中心。這個項目推動了廣州城市功能的東進,促成了廣州城市空間結構的突破,‘天河新區’形成,最終成為廣州新的中心。2001年的十運會則促成了廣州東圃地區的建設,新廣州就此形成。”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廣州亞組委宣傳部部長羅京軍說,“廣州舉辦2010年亞運會則以廣州南部的番禺為主要區域,一個日益龐大的廣州需要多個中心功能區。”
致力于城市發展的萬科公司總裁郁亮認為,這是廣州的成人禮。“中國幾大城市陸續進入成人禮階段,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當然,舉辦成人禮是需要花錢的,花大量的錢。”
但仍然有很多批評的聲音,比如認為過多的場館建設在亞運會結束之后將因為無法運營而遭遺棄。這是世界各國舉辦大型體育賽事面臨的共同難題。
在體育競技領域,亞運會的價值也存有很多質疑。前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袁偉民就曾表示過,對中國軍團來說,在亞運會的所有比賽中,其實只有一場比賽最重要,即中國男籃最后的冠軍爭奪戰。前中國跳水名將高敏更是戲言:“對中國隊員來說,參加亞運會甚至不需要派出最強陣容,就可以輕松獲取金牌。”新浪網總編輯陳彤也表示:“亞運會對媒體的價值在哪里呢?每天中國隊都要奪取20多枚金牌,審美疲勞使得亞運會對公眾缺乏吸引力。因此,我們還有必要報道亞運會嗎?”
不報道顯然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在廣州也學習北京奧運會實現交通限行,甚至公交免費,舉全市、全省、或許乃至全國之力的情況下。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盡管亞運會無人關注,但其贊助價值反而凸顯。比如作為中國奧委會合作伙伴的安踏,在2009年-2012年的四年間將為中國體育代表團提供領獎裝備,這其中包括冬奧會、亞運會、倫敦奧運會等11項賽事。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說:“廣州亞運會的曝光度和商業價值甚至不輸倫敦奧運會,因為這是四年間在中國本土舉行的惟一一項綜合性大型體育賽事。”安踏執行副總裁鄭捷預計,中國代表團將能奪取200枚左右的金牌,即伴隨著中國軍團的奪金進程,安踏也將200次登上亞運最高領獎臺。
亞運會贊助商更是如此。中央電視臺體育節目中心主任江和平介紹,屆時央視將動用1套、5套、7套、高清頻道和中國國家網絡電視臺(CNTV),以全媒體的形式立體轉播亞運會,轉播力度為歷屆之最。無人關注的亞運會在央視的壟斷播出下,收視率將得到充分保證。因為在屆時全頻道轉播亞運會的浪潮中,觀眾沒有其他內容可選。
所以,歷史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廣州亞運會,還創造了贊助商和贊助金額超越歷屆的紀錄。廣州亞運會簽約贊助商49個,贊助金額是上屆多哈亞運會的5倍、釜山亞運會的3.5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