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 國內鞋業或將從“春秋時期”進入“戰國時代”
人民幣升值,鞋企盈利雪上加霜
12月9日訊 接單,貼牌生產,給經銷商發貨,這是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出口商們選擇的外貿基本形式。過去,很少的企業有海外市場銷售渠道,也無需承擔出口鞋類的銷售風險,中間環節由經銷商操控。但這也意味著,處于產業鏈最低端的生產加工企業,只能獲得極其微薄的利潤。制鞋業作為勞動密集產業,利潤有限,以及原材料價格的快速上漲,企業生產成本的增加,人民幣的快速升值對本身就步履維艱的制鞋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據調查,這樣的升值速度給珠三角的制鞋企業帶來了空前的生存壓力和挑戰。大量中小鞋企要么紛紛倒閉,要么搬遷轉移。競爭力較弱的中小鞋企,由于國際市場競爭激烈而無法提高價格,在國際市場價格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出口利潤將隨著人民幣的升值而下降。根據有關部門估算,人民幣每升值1%%,紡織鞋服的銷售利潤率將下降1%%—6%%;升值5%%—10%%,利潤率將下降10%%—60%%。
國內鞋業或將從“春秋時期”進入“戰國時代”
螞蟻覓食,常用觸角試探。是食,則進;非食,則退。人民幣升值,讓出口鞋企“覓食”遇到了困境,舊有的運作模式延伸到銷售市場,“食物”的數量銳減。這就需要鞋企多生“觸角”,經營上進行調整,甚至把終端銷售納入自己的營運模式。其實,體現了企業生存的一個原則,有利則進,無利則退。這也使得鞋業的出口格局在市場大潮的影響下發生了其他變化。人民幣升值,很多出口商,往往只看其負面,不看其正面。人民幣升值的表象,讓眾多出口商趕緊“勒緊褲腰帶”,采取“避”和“逃”兩種方式。正因為有這么多人的“退縮”,反而讓出了足夠的市場空間,其實是“有機可乘”。選擇開拓多國市場,表面上看是迎難而上,實際上是眼界開闊,市場越大,利潤越大。匹克集團總經理許志華認為,今年,國內鞋業將從“春秋時期”進入“戰國時代”,未來的結果將是整個行業進入寡頭競爭時代,不僅會有較多的中小企業退出市場,而且一些原來的品牌企業可能會在新一輪洗牌中發生整合,進而形成5—8個品牌爭雄的局面。
人民幣升值 鞋企迎來“改良”契機
盡管人民幣升值成了制鞋企業利潤的“黑洞”,但人民幣升值為優勝劣汰市場機制的發揮創造了條件,對整個中國鞋業市場有一定的正面影響。面對利潤的擠壓,有些鞋企將壓力轉變為動力,通過加大科技投入,采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積極發展海外投資,實現制鞋企業的梯度轉移,挖潛革新來提升競爭力,自覺地由被動變主動,創造新的生存空間。
人民幣升值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匯率的變化絕不僅僅是數字的變動,更多地影響著裝入兜里的真金白銀。人民幣快速升值,對于正面臨“內憂外患”的制鞋企業來說,是狼來了?抑或只是一朵帶刺的玫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