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運動品牌鞋服行業市場競爭之殤
9月22日訊,鞋業界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在通貨膨脹、成本上漲、金融危機等多重壓力的擠壓下,企業開始意識到行業市場的激烈競爭能,因此各大運動品牌迫不及待的開始烹制新的“盛宴”以保住“地位”:耐克逐步限量推出新鞋款,特步贊助西甲隊、安踏榮登了《財富》雜志(中文版)發布的“2011最具創新力的25家中國公司”排行榜……
目前,就整個泉州晉江地區而言,大部分運動品牌都排在二、三線。在成本上漲的影響下,很多企業由外貿轉內銷,雖然內銷市場很大,但競爭的人也很多,光李寧、安踏、匹克等知名品牌就有幾十家,且二、三線品牌的技術研發、資金狀況、制造力量等各方面都與大型品牌有差異,致使中小型企業競爭能力薄弱,同時也加劇了運動鞋服市場“同化競爭”的慘劇。
我國運動品牌鞋服行業市場競爭主要存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成品鞋的面料或新的制作工藝傳播非常迅速且普及率較高,很多鞋企采購原材料都集中在同一地方,采購的面料幾乎相差無幾,無非不同的就是資金流動性較強且規模較大的企業所采購的面料得到更加實惠、成品宣傳力度不同而已,致使企業缺乏自主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這類情況目前在鞋業市場很嚴重。
除此之外,相比國際品牌二三線鞋企在研發和實驗投入是極其微小的,由于資金有限導致企業沒有真正地實現功能性技術產品研發,這樣的企業研發的產品只是有“美麗的外表”,缺乏實用性能。因此本土運動品牌在在原材料上同化現象異常凸出。
二、每一次國際品牌推出新鞋款時,隨后各個中小企業都不約而同的出現山寨產品,雖然檔次較低、質量較差,但對于企業來說,這不是競爭能力,而是新的市場機遇。國際新品的推出,意味著企業又一次模仿跟從機會,而如今相同的板型,相同的配件設計、雷同的圖案風格、面料的同質化導致消費無法區別同一線國際品牌的差異,而眾多消費都的消費觀念則是選擇同一品牌商品時,價格是首要考慮的因素。作為小型企業,雖然可以走模仿之路,但缺乏品牌意識,慧聰鞋網小編建議,企業只有創建自主品牌才是重中之重。
三、休閑之余在電視或互聯網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本土不理智的品牌經常喊品牌文化、品牌精神;而一線品牌常常重視產品品質和產品實用功能,在中國市場,只有保證產品品質才是硬道理。
對于品牌商來說,品牌精神及產品文化固定重要,但沒有必要大張旗鼓的宣傳,要實事求是的面向市場,好的產品文案固然重要,但要懂得去認知產品內在修煉;況且大多數本土運動鞋服在產品的修煉上過多地依賴產品外在美,而卻忽視產品內在美。
四、國內運動品牌缺乏戰略目標。戰略目標是一個企業所有的活動、組織結構的基礎。作為二三線品牌,有些企業總是盲目的燒錢,投入廣告預算后卻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因些二三品牌商應該盡早建立健全的戰略目標。如今,商業的核心,應當從以以顧客經營為根本的原點上,因為市場供大于求,消費者開始主導市場走向,顧客經濟時代到來。任何產品只有以顧客價值為核心才能從品牌戰略的迷惘中走向勝利。
國內運動品牌鞋企的競爭很激烈,如果擁有了較高的知名度與權威性可以如魚得水,而二三線運動品牌則要必須樹立遠見,為自己量身定制出新的企業目標,擺脫企業發展困境,培育出新產品才能在鞋業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