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為首的運動品牌紛紛減少訂單量保經銷商利益
“在銀根緊縮及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訂單量,盡量做到終端零庫存。” 匹克體育CEO許志華近日在媒體上公開表示,匹克將調低明年的預期,平時維持在20%以上的訂單增速將下降到15%以下,銷售額也將預計為個位數增長。
事實上,名足(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也選擇了減少下單量,不按照代理商的訂單滿額量來生產。據其負責人稱,這是為了讓經銷商的壓力降低,相應的資金周轉能力、發展能力等將大大提高,這有利于提高整個供應鏈的管理效率。
順超鞋業有限公司副總吳曉明也向記者表示,其實公司旗下品牌“超杯”去年開始就試著減少下單量,以保證代理商不受庫存之困。
“雖然現在許多企業都在遭受庫存之苦,但我們企業在這方面還是比較輕松的。因為對市場的容量預估,去年開始我們就沒讓代理商‘吃飽’。”吳曉明向記者表示,其實,很多代理商都會為了沖量使勁地下單,但是下單的量卻未必是市場上真正的需求量,所以,公司幾乎只生產代理商訂貨量的七八成。“這樣企業風險低,我們的代理商也不會受庫存之累,對于市場反而更有信心,一舉兩得。”吳曉明表示。
“現在很多一線品牌的期貨訂單都在減少,何況我們這些二三線品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鞋企負責人表示,其實二三線品牌也不適合全部做期貨,這樣對鞋企是有風險的。“經銷商銷售不出去的庫存,最后會影響到他們給企業的回款,有些強勢的經銷商就直接把庫存還給鞋企用以抵貨款,這不就成了給自己下套了嗎?”該負責人這樣向記者表示,遇到這種先例的早已大有人在,何況接下來的市場明顯不樂觀,為保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這是必要的措施,也是必然的趨勢。
對此,愛樂體育公司副總馬萬成表示贊同。他告訴記者一個發生在晉江的慘痛案例:某一線品牌企業H旗下有一個十分強勢的代理商,有一年代理商下了極大的訂單量,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庫存很多,于是,該代理商為了資金周轉,低價處理了全部庫存。但是,這個代理商卻告訴H鞋企,自己庫存量極大,要求其全數購回。鞋企H為了保住這個強勢的代理商,同意了這個要求并迅速與其簽訂了回購合同。很快,代理商買通了鞋企H派去的庫存清點員,確認了虛假的數量。當鞋企H發現此事時,已然太遲,因為款項已付,白白虧了數百萬的金額,連庫存的貨都沒有收回,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此事業界皆知,當做典型預防,在當下則更是引發業界警惕。
據悉,匹克在2012年Q2訂貨會上,就采取了“終端零庫存”原則,經銷商下多少額度的訂單,工廠生產相應的產品量。而以往的行業慣例,訂單量是在實際需求量的基礎上進行一定比例的上浮,也就是說,將有一部分的產品有可能成為經銷商的庫存負擔。
此次匹克完全摒棄了這種行業慣例,將經銷商的壓力降為零。按照經銷商需求生產,可以大大降低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的庫存和資金積壓,加快資金周轉,降低庫存管理成本,規避市場的變化及產品的更新換代而產生的降價、滯銷的風險等等。
“一切為了經銷商。目前受人民幣匯率變化及銀根收緊政策的影響,經濟大環境并不明朗,市場必然會產生一些波動。在這種形勢下,我們需要保障經銷商安全、順利度過這一非常時期,總部也將對那些相對弱勢的經銷商提供更大力的扶持。終端零庫存就是匹克愿與經銷商共渡難關的一項措施、一個態度。”許志華在接受采訪的最后表示。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