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鞋子設計陷入低潮 多企業聘請國際設計師
縱觀當前制鞋行業,品牌競爭日趨白熱化。以往只要做好鞋子就可以贏得消費者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擺在企業面前最棘手的難題是“潮流”與“時尚”。為了讓品牌顯得更加“洋氣”,不少企業進入了尋覓設計外援的圍墻。
有調查發現,許多國內鞋類品牌都打出聘請國際設計師的招牌,仿佛只要是國際設計師操刀設計的款式,就能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和青睞。業內人士稱,聘請國外設計師、設計總監是國內鞋企的普遍現象。受此影響,國內許多優秀設計師選擇了創建自己的設計師品牌。
一位經營皮鞋生意的溫州商人曾在中意時尚峰會上表示:“公司生產能力很強,資金充裕,正在尋覓一兩位海外設計師來做設計,希望能盡快找到合適的人選?!北本┓b學院萊佛士國際專修學院黃泳勝表示,國內鞋企往往以是否擁有國際設計師來衡量品牌的綜合實力。
國內鞋企支付給國外設計師的薪資要比國內設計師高很多,薪資的懸殊差異,讓國內部分優秀設計師不得不尋找其他發展途徑。
國內設計師的稀缺,是國外設計師躥紅的一個原因。國內消費者對鞋子的認知,已脫離曾經的“一雙鞋能穿好幾年就是好鞋“的觀念,美觀、個性成為了當代年輕人選購鞋子的主要標準。國外設計師帶來國際的鞋業流行趨勢,讓消費者眼前一亮,于是,品牌企業開始盲目地追隨舶來品,甚至舶來的設計師。當下,國內鞋企顯得有些浮躁,希望通過聘用國際設計師來迅速提高品牌的影響力。一個“洋氣”的品牌名稱,再聘請幾名國外的設計師,國內鞋企單純地認為這樣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國際品牌了。
然而,事實證明,這種帶給企業全新靈魂和設計理念的期望,常常遭遇水土不服。國外設計師的“西式設計DNA”過于純正,到了中國后如果不能加以改良,無論多么優秀的設計也無法一舉獲得消費者的芳心。中國知名設計師張肇達曾經說過,鞋類設計本身就是一個模仿的過程。優秀的設計是在模仿中超越、在模仿中融入自己的理念。因此,國內鞋企如何在汲取國外設計師時尚靈感的同時,將中國本土的東西與之完美結合,才是國內鞋企發展的王道。
對此,國內鞋企與國外設計師合作要做到張弛有度,注重中西方文化的結合。國外設計師帶來最新的潮流資訊和設計概念,中國設計師結合中國消費者的喜好和穿著習慣,對設計進行改良,制作出“好看又好穿”的鞋類產品。國內鞋企不能陷入只要是國外的就都是好的怪圈。這種盲目的行為會讓企業徹底迷失。國內鞋企應根據自身企業文化和市場定位,有策略地選擇國外設計師,這樣才能助力中國整個制鞋行業朝國際化舞臺進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