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多少,盤點那些正在消失的鞋子.....
作為人類文明衍生物的履文明,是根植于特定文化模式中的社會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有著與社會背景相對應的現象。鞋靴的形成與發展標志著人類由蒙昧經歷野蠻而走向文明的漫漫歷程,與服飾文明一樣和人類有著其它物品無法比擬的親密關系。
鞋履的變化不完全是隨意的、不可捉摸的,它反映著一個時代的特征,是時代的一面忠實的鏡子。剛剛過去的一百多年,中國社會經歷著巨大的轉型——真正的由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型,而隨之帶來的是,那些與農業文明風雨同舟、與幾千年封建思想相伴的,原始的、樸素的,同時傳遞著深厚情意的鞋履正在自然的消亡與流失。農業文明以手工為主的鞋履雖然在款式和造型上沒有現代鞋履的多姿多彩,絢麗奪目,但它所蘊集的人與人之間的真情、親情、愛情、友情,在今天看來是一種對惡劣生存環境的正視、反抗,對博廣的大自然和飄渺的神靈的敬畏,對新生命的百般呵護,對年長者的祝福、祈禱,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憧憬等等,這些都是現代金壁的商店中,那些面無血色、冷冰冰的華麗鞋履所沒有的。因此,本文選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鞋履,以此來收集、梳理那些現在正在從人們生活中慢慢消逝的鞋履款式。
1、解放鞋
解放鞋之所以被稱為“解放鞋”,有兩種說法:一是因為它首次出現于1948年,當時正是解放戰爭時期,故名;二是因為它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期以來的統一著裝之一,即“解放軍戰士穿的”。20世紀50年代初,隨著我國橡膠工業的起步,人民解放軍從穿布鞋轉變為穿解放鞋,解放鞋成為我軍的主力鞋,一穿就是50多年。50多年來,它在部隊作戰、訓練、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故稱“解放鞋”。然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的正式名稱中,卻找不到“解放鞋”三個字,它的正式名稱是“膠底布鞋”——橡膠底、帆布面,黑底、黃幫、綠面。
朝鮮戰爭中腳蹬解放鞋、走路悄無聲息的志愿軍戰士搞滲透、奔襲,像叢林中的美洲豹一樣迅疾可怕。除了作為軍隊主力鞋以外,在很長時間內體育運動員參加大型比賽、單位開運動會,輕便的解放鞋都曾是唯一選擇,普及到了成為球鞋、的同義詞。普通百姓日常穿用也晴雨皆宜,方便實用。解放鞋的耐穿與實用,使它很快在民間開來,而且各種仿制品盛行。
但由于解放鞋采用純棉材料制作鞋面、鞋里,不結實,戰士們經常是一年穿破五六雙解放鞋。加之解放鞋透氣、透濕性差,容易滋生細菌,常常散發出難聞的氣味,有的人甚至因穿著解放鞋而得了腳氣。因此,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解放鞋日漸失去了往日的風光,但穿的人還是不少。1990年生產解放鞋的軍工企業轉為地方企業后,仍繼續為鄉鎮、農村居民生產解放鞋,因為一雙幾元低廉的解放鞋對不少“老(區)、少(數民族)、邊(疆)、山(區)、窮(貧困)”的居民還是很便宜和耐用,但銷售量已經一年比一年少,因為各種中高檔旅游鞋、已經逐漸占領的絕對優勢。
2004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決定解放鞋正式退役。如今,很少有人再穿解放鞋了,雖然現在在一些鄉間也還能買到解放鞋,但其質地是遠遠無法與昔日的解放鞋相提并論了,更準確點說,解放鞋已從人們生活中基本消失了。
出生在文革前后的人,很少有人沒有穿過塑料涼鞋的。1964年,青島塑料廠在生產聚乙烯塑料鞋底的基礎上,用聚乙烯樹脂為原料,采用注塑模壓法試制成功塑料涼鞋(又稱全塑鞋),投入批量生產,注冊商標為“金貓”牌。分男涼鞋、女涼鞋兩大系列,有大、中、小各種規格,投放市場立即受到消費者歡迎。
根據塑料的質地,塑料涼鞋有硬塑料涼鞋和軟塑料涼鞋之分。硬塑料涼鞋常常會把人的腳磨出許多血泡,使人腳穿著后常常“傷痕累累”。軟塑料涼鞋雖然不致有如此慘烈的下場,但由于怕高溫且比較容易損壞,也讓人穿著很不舒服。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由于塑料涼鞋是用聚乙烯、聚氯乙烯等樹脂加工而成的,里面還加入了增塑劑和發泡劑等化學原料,這些化學物質對人的皮膚有一定的刺激性,長期接觸,容易引發糜爛以及起水皰等癥狀的塑料接觸性皮炎。而且,隨著溫度的升高,穿塑料涼鞋的患病幾率也將升高,一般氣溫超過35℃,就不宜長時間穿塑料涼鞋。但是,縱然有那么多的不足和缺點,由于它們價格的低廉、款式多樣,特別是在農村,農村道路大都是土路,塑料涼鞋結實耐磨,又防水,無論是下地干活還是走親訪友都很方便,而且有時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所以塑料涼鞋很快地在中國大地上流行開了。
塑料涼鞋的走俏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修理的方便,一般的塑料涼鞋穿壞了自己都能修補。通常家庭使用一種細長,尖端扁平、尾端套有木柄的鐵棍,補鞋時,先把鐵棍的尖端在蜂窩煤爐上燒的發紅,然后迅速地將拿出地鐵棍尖端伸進塑料涼鞋的破裂處,另一只手緊緊的把裂縫的兩側向中間用力按,或者是用另一塊廢棄的塑料用灼熱的鐵棍燒化后粘接,有的甚至直接使用鋼鋸條片放在爐中燒熱,再把備用塑料片焊在壞的部位上就又能穿了。
今天,除了塑料拖鞋,塑料涼鞋已經很難在都市的商店里看見了,但在鄉村的集市上,在那里,塑料涼鞋還有著它自己或大或小的市場。
3、草鞋
草鞋做為一種歷史文化“遺產”, 是中國流行最久的鞋。揭開歷史發展的扉頁,不難看出草鞋的產生與發展,無論是哪個時期都濃縮了那一時代我國勞動人民的灼灼智慧。從某種意義而言,草鞋的發展史亦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繼承史。從浙江省河姆渡原始社會遺址中發現,中國人利用植物的枝葉、根莖為原料編織穿戴用品至今已有七千余年的歷史。
傳聞草鞋起源于夏朝,至春秋戰國時代,王公貴族都爭相穿用,歷史上就有莊子穿著自己編的草鞋去見魏王的故事。后來,草鞋以其固有的特色與內涵,塑造了一種特有的文化氛圍,亦樹起了一道樸素而雅致的風景線,上至宮廷顯赫,下至莽野村夫都能穿用,使之成為絕大多數人生活中的一種必備品。當然,草鞋的整個發展歷程乃至當代,它的主格調并非是亮麗與華貴,這恰恰如同我國樸實無華的勞動人民在默默地勞作與無私地奉獻進取中,創造出的那種中華民族特有的以艱苦奮斗精神為主旨的文化范疇。對于面朝黃土背朝天,靠體力、靠自己血汗為生的農民來說,草鞋長時間以來都是最為經濟、簡便的。因為一來地上總難免有尖銳物,光著腳板容易扎傷;二來光腳板走路也容易滑,三是到了秋冬季節,光腳板直接接觸冰冷的地面更受不了,所以除了要下水田沒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