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的布鞋,中國傳統不能丟
有一天晚上在電視上看到李連杰在做一個訪談節目,看了個結尾,鏡頭在李連杰身上從上到下來了個特寫:一身中國傳統唐裝的打扮,印象很深的是他腳上的一雙布鞋。
小時候,周圍幾乎沒有穿皮鞋的都是在穿布鞋(那時候穿皮鞋的很少那也是非富既貴的人,那布鞋很多人還記的很清楚是什么樣子。
大底的做法:先依腳的大小剪一個樣子出來那時沒什么頭型的變化什么;尖頭 方頭的,是最通用的大圓頭,在最下面放一層最好的厚的布做著地那一面然后在上面刷一層漿糊(是用一種農作物的殼碾碎了以后按一定的水的比例放在燒開的水里煮,煮成糊狀像較稠的稀飯)當膠水刷然后在上面放碎布條或碎布片再刷 一層漿糊,然后再放碎布條或碎布片,再刷 一層漿糊,就這樣放一層布刷一層漿糊直到有3--4毫米厚時用粗麻繩(直徑1毫米)從上到下縫起來,起到連接緊固的作用不會散開耐穿,這時的大底還不夠厚因為農村的路不好所以要按之前的方法再加厚到5--6毫米,周遍用好的布包起來,用很重的石塊壓住等帶漿糊干了大底就做好了。
鞋面用的是黑色的燈芯絨布(也叫條絨布在當時是最好的布料,也沒有別的選擇)在領口處內外腰各一條松緊帶,內里也用好的白布和鞋面刷漿糊粘死,鞋面和大底也是用粗麻繩縫的,鞋面很簡單但也是在木頭的楦型上取翹的,具體的大底和鞋面是怎樣縫的我記不起來了好像是手縫鞋的縫法。
那種鞋子很幸運我是穿過的,穿新鞋的時候大底很硬難彎曲不是很舒服,但穿一段時間后就會變軟好穿多了,就這樣簡陋的新鞋想要一年穿一雙那也是不可能的,那樣的鞋穿一年也是沒問題的,大底會隨著穿著時間的變長慢慢的變薄鞋面會慢慢的破掉到這時才會換新的。
那時過節拿一雙新鞋送朋友,親人或戀人是最好的也是最真摯淳樸的禮物,那時的女孩如果做了新鞋送心上人一定還會再做幾雙鞋墊的,鞋墊的做法和大底類似就是薄一點大概兩毫米厚也會軟一點,圖案就那幾種:鴛鴦 四方的格子 各種花,送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圖案。
網上有看到北京有個公司叫“老北京”還在做這樣的布鞋花樣繁多銷路也不錯。不知老外喜歡不,能出口賺美元也不錯的。這才是我們的傳統和智慧。
這些久遠的回憶仿佛離我們真的很遙遠了,現在的鞋子花樣和款式多的讓你眼花撩亂,想想過去在看看現在,我們會有些不同的感想和感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