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行業電商人才培養新方案,也需要“訂單”
“半年經驗敢稱資深,一年工作經驗就自稱專家,兩年工作經驗就要價百萬年薪。”說法雖然夸張但也從一定程度說明了電商人才的“火爆”程度。
調查顯示,目前有近七成的傳統鞋服企業已經觸網,有的采取組建自己的網絡銷售部,有的采取與電子商務機構合作的方式,自建網絡銷售部的企業目前擁有的電商人才平均在2—5名左右。
據了解,目前電商人才的需求量超過2萬名,缺口達1萬名。其中,最緊缺的是三方面人才,一是側重技術和商務的人才;而是側重支付、物流和信息流的人才;三是從事網絡營銷、電子商務管理、電子商務戰略分析、證券電子商務等的人才。
目前,電商人才的來源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高校畢業生;二是由大型購物網站提供;三是挖人才。
嘗試“訂單式”培養
“雖然本地高校都會提供一批電商專業的畢業生,但是高校培養的人才通常注重理論缺乏實踐,加上電子商務每年都會誕生新的模式,而高校人才的培養周期很難跟上這種形勢。往往會出現兩種情況,有的人才不好用,好用的又留不住。”拍鞋網副總裁董欣達稱。
由于網絡銷售的實戰性要求很高,電商人才往往要具備不同的知識、能力結構和實戰經驗,因此挖人才幾乎成了企業組建網絡銷售團隊的首選。
然而,“挖角”的模式始終難以持續,一方面,不斷挖人會造成行業跳槽成風,在推高薪水的同時,電商人才的心態也會變得急功近利;另一方面,中國的電商人才缺口太大,專家預測未來10年將達到200萬,在巨大的缺口面前,光靠挖人,顯然難以滿足企業發展需要。
為此,不少泉州電商開始嘗試校企合作的“訂單式”培養模式。拍鞋網和華僑大學、仰恩大學等合作,從大三就開始介入電商專業的課程,通過企業人員去學校講學,學生到企業參觀實習的方式,建立一種“校企合作”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畢業生,一方面會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在學校就開始接觸企業文化,容易對企業產生認同感,有利于人才的穩定。”董欣達稱。
加強行業人才信息共享
對于鞋服電商企業而言,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來培養自己的人才固然是最佳選擇,但是,大多處于高速發展的電商企業面對這個“培養期”,卻往往“等不起”。這個時候,就需要將“造血”與“輸血”相結合。
“我并不反對電商人才在各個企業之間的流動,也不會設置門檻阻止這種流動。”作為泉州較早建立電商平臺的企業之一,某鞋企董事長王冬竹認為,“人才的流動,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攪活整個行業,促進行業合作和進步,不過,這種流動應該是有序的,要避免那種在一個崗位還沒有足夠的經驗便去追尋更高職位和薪資的做法。”
王冬竹稱,一種比較好的解決方式,就是由行業共同建立人才信息庫。“這個信息庫是可以共享的,哪個企業有某類人才的需求,可以發布到平臺上,如果另一家企業正好有這樣的人才想要換崗位,就可以進行推薦。”
同時,王冬竹建議,企業可以針對內部員工制定一本“人才手冊”,這本手冊記錄了這名員工在企業的表現和做出的成績,員工跳槽時,招聘企業就可以憑手冊了解員工各方面的能力,規避企業人才引進的風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