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品牌迅速崛起 戶外鞋服品牌被細分
一成不變的生活,日復一日的工作,唯一改變的或許是不斷增加的來自各方的壓力,逃離成了許多人的期待。逃離不變的生活,逃離不變的工作,逃離劇增的壓力。也就是這樣的心態,讓許多人選擇戶外,選擇戶外運動,因此,戶外市場一度被看好,各種戶外品牌不斷崛起,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下,尋找一條新出路,成了許多企業迫在眉睫的事。于是,戶外市場被細分著,于是,戶外鞋被細分著。
戶外市場細分,雌雄未決
有人說過,要成為最終的勝利者,便需要在這個行業中保持前幾名的位置。而當我們無法在整個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的時候,我們可以在某一個細節部分保持優秀。同樣的,當戶外品牌無法在戶外市場中永遠的處于領先地位的時候,更多的戶外品牌選擇在細分市場搶占一片天地。目前國內市場中戶外品牌,無論是探路者、哥侖步還是圣弗萊亦或者思凱樂,都搶占著不同的戶外細分市場,不同的市場定位,不同的品牌定位與追求。
探路者,以“提供周全的戶外保護”為自己的品牌基礎,追求的是質量、創新、服務三者的完美一結合,努力打造專業的戶外用品。
哥侖步,“輕戶外”是它的理念,低碳、環保的健康戶外品牌是它最終的追求。
圣弗萊,都市戶外是它的品牌風格定位,從國際元素的融入到“泛戶外”這一理念的提出,圣弗萊追求的是最適合中國人的戶外品牌。
思凱樂,學習著瓢蟲的精神,在戶外中融入時尚元素,努力為熱愛自然、熱愛戶外運動的人士提供一站式的時尚戶外用品。
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定位,占據不同的細分市場,只是,這樣的細分市場是否真的讓企業從競爭的洪流中脫穎而出?
縱觀整個戶外市場,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競爭依然激烈。國際戶外品牌的不斷涌入,國內戶外品牌的不斷崛起,都使原本激烈的競爭變得更加的劇烈。甚至,從事戶外運動的消費者對品牌的追求都將是每一個企業的一種無形壓力。努力向上,只是如何向上,又是否真的可以向上?許多國內戶外品牌目前面臨的狀況就是前有需要趕超的,后有努力趕超自己的。這樣的位子尷尬而費力。
近期,賽丹狐泛戶外一直動作不斷,從簽約中國泛戶外第一人李輝為自己的代言人,到以打造“中國泛戶外第一品牌”為口號,賽丹狐品牌同樣的在泛戶外這一細分市場中努力向上,而這,無形中便與圣弗萊品牌形成一個強勢的競爭狀態。兩者各有各的優勢,最后誰能夠在“泛戶外”這一細分市場上成為真正的勝利者,這似乎要留給戶外運動的愛好者來評斷。
同樣是提出將時尚元素融入戶外產品的品牌,除了思凱樂,還有以生產真皮高檔休閑鞋而著稱的木林森品牌。木林森以引導“森活”方式為自己的品牌定位,以滿足消費者對于美感的追求為自己主要的產品定位,努力在戶外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同是將時尚元素融入戶外運動,只是,時尚本就是難以預料的一件事,究竟誰的時尚才是最時尚,誰的時尚戶外才是真正的時尚戶外,未來,市場也將給出了一個判斷。
競爭仍在繼續,但從整體來說,戶外市場是一個整體的、不可分割的市場,無論是輕戶外還是泛戶外,亦或者時尚戶外,誰才是戶外市場的領軍品牌,誰才會成為最終戶外市場上的勝利者,一切,仍舊雌雄未決。
戶外鞋細分,全功能型何時才出現
戶外市場的細分,在一定程度取決于戶外市場競爭的激烈,同樣的戶外鞋的細分,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不同戶外運動的需求和企業對戶外市場的占有。但不得不說的一點是,這樣的戶外鞋細分,是否真的有必要。
分析了多家國內戶外品牌的鞋系列細分,基本的格局是登山鞋、攀巖鞋、溯溪鞋、徒步鞋、越野鞋。而這幾個系列的鞋在功能上究竟有何不同?并且同是徒步鞋,又再一次的細分為叢林徒步、山地徒步、重裝徒步等,這樣的細分又有怎樣的意義呢?
登山鞋、攀巖鞋等系列的細分,主要針對的是不同的戶外環境進行設計的,從登山、攀巖到越野、徒步、溯溪,每一系列的鞋都有其針對的專門的戶外運動。登山鞋要求的是良好的防水透氣性;攀巖鞋要求輕便、柔軟;溯溪鞋要求的是良好的排水排沙性以保護腳底少受摩擦;徒步鞋要求的是對腳踝的完美保護;越野鞋要求的是保護腳遠離來自非水泥地上利器的傷害。而針對徒步鞋的再一次劃分,則是根據經常活動的地形和所要攜帶的裝備來進行細分。
每一款鞋都有其針對的重點,每一個細分似乎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只是,在消費者心里,又是如何看到這樣的細分呢?
曾聯系過幾位從事過幾年戶外運動的驢友。一位從事過兩年戶外運動的驢友在聽完這個關于戶外鞋細分是否有必要的問題后,直接回了一句“沒什么必要”。他說,除了進行類似攀巖等高危險運動,會有專門的攀巖鞋,否則類似徒步越野等活動,他并沒有特意準備專門門類的鞋子,通常都是徒步、登山、越野、溯溪一體,沒有特意選購過專門的鞋子,有時候興起甚至一雙拖鞋便開始一次戶外旅程。他說:“戶外注重的是感覺,不是鞋的選擇”。
而另一位從事了三年的戶外運動的驢友則稱“我只有一雙徒步鞋和一雙登山鞋”,當然,前提是她主要進行的是登山等戶外運動,但同時,她也表示說,認識的其他進行戶外運動的朋友大多也沒有類似的細分,而在沒有負重登山的時候,他們甚至只是一雙普通運動鞋便上去。同時她也聲稱,太過仔細的分門別類,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畢竟一次戶外運動面對的情況不僅一種,若是太過注意鞋的細分,就意味著,一次旅程需要帶上多雙鞋子。
一次旅程帶上多雙鞋子?這會是怎樣的一個畫面?背包里全是鞋?每到一個不同的戶外環境便換一次鞋?這樣的場景,是否會有些可笑?對于這樣可以預見的場景,有一位驢友稱他正在努力尋找一款較為全能的鞋子,只是目前仍沒有較為滿意的結果。或許,對于職業的戶外運動者來說,戶外鞋細分是必須的且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但是對于從事一般的戶外運動的驢友來說,他們或許會更期待一雙較為全能的鞋子,畢竟,戶外運動中總是會有許多不可預見的情境。當然,或許我調查的對象只是一般的驢友,而不是驢友中的驢友,但驢友中的驢友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企業面對的受眾終究是一般的驢友,甚至是普通的消費者。
無論是登山鞋、徒步鞋等的細分,還是叢林徒步、山地徒步等徒步鞋的再次細分,我們發現,他們一直強調的都是根據不同的地形與所帶的裝備來選擇不同的鞋子,只是,在這樣的強調下,我們是否真的就只能在相應的地形里使用相應的鞋子?若是不在諸如登山這樣的環境下穿著登山鞋又會如何?這樣的強調是否也意味著,這些戶外鞋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對此,我們詢問了多位從事戶外鞋行業的業內人士。只是,針對我們提出的問題,他們同樣也在強調,不同的地形環境穿著不同的鞋。這樣的回答,不知道,我們是否直接將它定義為,對人體的影響是存在的。
與此同時,關于戶外鞋細分之后,生產線上的問題也隨之出現,生產線是否可以跟上也是一個很是關鍵的問題。某一戶外品牌的官網上,有許多戶外鞋的分類,但是,真正有產品樣式的卻只有兩類鞋。是生產線跟不上細分的腳步,還是其他的問題,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但戶外鞋細分后,生產線上的問題是最應該思考與解決的。
如今,戶外市場被細分著,戶外鞋被細分著,那么接下去,還有什么將“被細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