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文化博物館:歷史悠久 承載夢想
“鞋履雖小,天地甚大”。走進中國鞋文化博物館,一雙雙珍貴鞋品在透明的玻璃窗內訴說著自己的故事,從最古老的鞋到現代制鞋的嬗變軌跡,制鞋業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一覽無余。當夢想走進現實,一切變得如此美麗。
浙江永嘉甌北五星工業園,鞋文化博物館有了新面貌新規模。一樓為鞋文化館、二樓為品牌館、三樓為科技館,總面積295000多平方米。在溫州諸多企業中難見這樣的規模。
第一站:鞋文化博物館
一樓鞋文化館全館面積1500平方米,共收集了1500多件鞋履藏品,主要分為“歷史沿革區”、“三寸金蓮區”、“少數民族區”等三個主題進行展示。
進入展廳,一雙龐大的龍鳳呈祥婚鞋格外引人注目。這只繡鞋采用中國傳統婚鞋的經典,龍鳳呈祥圖案。在紅色的鞋面上,光是真絲色線就用了60多種,采用了10多種針法繡成。全長2.8米(寬0.87米,高0.71米),重達63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只繡花婚鞋。
放眼歷史沿革館,從我國新石器、魏晉南北朝、宋元明清、民國等歷史時期,鞋的材質、款式、用途各不相同,這樣的展示將鞋與民俗、文化相結合,體現中華鞋履文化的傳承。
大家可能都不知道,關于鞋有好多種叫法。古時稱鞜、靸或履,也有稱為履、屩、屐、鞮。據考證,古代百姓穿木屐,一是為了涼爽,行走硬朗;二是為了防濕,尤其是潮濕陰雨的南方,常把木屐作為雨鞋穿用,可謂一鞋多穿。
第二站:品牌館
“因愛而生,為夢而飛”,承載了紅蜻蜓人文情懷和時尚夢想。走進二樓的品牌館,你會發現蜻蜓和樹貫串始終。
還未進門就能看見全息影像的三維引導牌,飛翔的紅蜻蜓以一種奇幻的方式呈現在大家的面前,時而振翅飛翔時而輕輕棲落枝頭,這一形象不禁讓人為之停留。
小小的入口之后別有洞天,一邊是生物學里蜻蜓的演變過程,另一邊是主墻四個影像櫥窗。當用手輕輕觸摸,櫥窗的影像隨即褪去,切換成栩栩如生的實物雕塑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穿過夢想走廊,3分鐘長的的全息電影完整描繪并重現了紅蜻蜓品牌之夢起航的過程,聲、光、影一體營造成水天一色的景象。當電影謝幕,我們回首凝視,四幅精致的手繪主題畫作再現。隨后,一道大門緩緩開啟。
進入下一展廳,紅蜻蜓人精心策劃的“蜻蜓仿生學”示意圖尤其引人注目。旁邊全息多媒體祝福臺是一個新技術的嘗試。當你把特制的紅蜻蜓模型放在“水面”上,蜻蜓點水處就會綻開一朵蓮蓬進而盛開粉色的荷花。
第三站:科技館
現今,鞋子已經成為一種生活必需品,大家時不時就要采購上一雙。但是究竟一雙鞋子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呢?
走進這個場館,從原材料的皮革到鞋楦大小,再到一個個制鞋工具,在燈光幻影的流水線展示下,制鞋工序一目了然,令人稱奇。
作為國內首家專門介紹制鞋工藝技術的展覽館,這里收集了近百年來的制鞋工具與器械,匯聚了國內外制鞋科技與展品。
大家一定感到好奇,人的腳長短大小都不一,如何參照進行設計呢?場館內一只長1.37米的巨型木楦,直觀展示了鞋楦與鞋的關系和鞋款設計的基本原理。另外還可見各種不多見的手工制鞋工具,就是借助它們的力量鞋子才能這樣有模有樣。
最后,21臺不同國家和不同時期的縫紉機,如美國縫皮機、勝家縫紉機、瓊斯之手、標準牌縫紉機等,讓你領路到人類縫紉技術的發展魅力,也為這趟旅程劃上句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