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鞋材質很關鍵 最好選擇牛津底
天氣轉涼,不少家長開始為孩子買新鞋了。
買鞋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擾:大小剛合適,怕娃兒很快就不能穿;買大點,孩子穿得不舒服。為此,記者向重醫附屬永川醫院骨科專家閔競咨詢,為了孩子的骨骼健康發育,怎么為孩子買鞋才算合適?
閔競介紹,兒童腳的骨骼未完全發育定形,和大人的腳不同,兒童的腳主要還是靠軟骨支撐,這種脆弱性使得兒童穿鞋安全顯得十分重要。因此,一雙合適的鞋十分重要,如果孩子長期穿鞋不當,可能會造成扁平足、足外翻等骨骼發育畸形。
當然,鞋子太小,也會影響孩子腳部肌肉和韌帶的發育。
還有些家長總是想把孩子打扮得更好看,在穿戴上過于成人化,最為普遍的現象就是小孩穿高跟鞋和過于平坦的鞋。“這些鞋子通常不能給腳以有效的支撐和保護,底部過于平的鞋除了會增加足弓的疲勞外,還會導致骨骼發育受阻及慢性腳后跟疼痛。這些毛病通常是急性的,并且可能影響孩子的終身。”閔競說。
閔競說,孩子出現足患的初期,影響的可能僅限于外觀,或者較易疲勞及跌倒,還不算太嚴重。但孩子的骨骼是不斷生長的,有些足部現象出現后較難復原,例如拇趾外翻。
如果足患較嚴重時,會有發炎、骨刺及關節耗損等癥狀,嚴重的拇趾外翻,除了影響外觀,更可能會壓迫第二腳趾,讓其屈曲而引起雞眼。“這些后遺癥一旦到了青春期甚至成人期,就很難糾正了。
友情提醒>
牛筋底可減輕對大腦的震蕩
兒童的骨骼發育有三個關鍵階段,分別是:幼兒期(11個月~3歲)、學齡前(3歲~6歲)和學齡期(6歲~15歲)。家長要注意把握孩子骨骼發育關鍵期的特點,綜合考慮鞋子的舒適性、生長性(是否適應骨骼發育)和功能性。
閔競建議,一般來說,孩子在3~4個月就要換新鞋。大小要合適,以鞋室比足趾長出1.25厘米為好,后鞋幫可以放進大人的一個小手指,就說明是合適的,否則就是過大或過緊。
1.剛學走路的幼兒
鞋面和鞋底要有柔軟度,不能太硬。幼兒期兒童運動神經發育迅速,但足骨還呈現軟骨狀態,力量弱不穩定。因此要定期檢查孩子鞋子尺碼是否合適。
2.要考慮質地面料
應牢固、柔軟,優質軟羊皮是首選,軟牛皮次之,不選塑料與合成革的材質。鞋襯盡量選擇舒適、柔軟的棉布織品。鞋底最好是選擇彈性好、減震性高、防滑和耐磨性能優良的材料,如牛筋底,因為它能夠吸收地面對腳跟及大腦的震蕩。
3.鞋面的線條
要圓滑平整,前方應預留足夠讓寶寶腳趾靈活活動的空間,后跟須具備柔軟收縮能保護腳跟、穩固腳后跟的功能;鞋子后面部分也應預留一定的空間,以免寶寶走路時產生磨擦而受傷。
4.款式
鞋跟不能太高,建議給孩子選擇鞋底厚度在1厘米以內、鞋跟高度在1.5厘米以內的鞋子,其他過于薄和厚,以及帶氣墊的鞋底則應該避免。此外,鞋子最好用搭扣,不用鞋帶,這樣穿脫方便,不會因鞋帶脫落而踩上摔倒。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