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企度過黑夜迎接黎明
在越來越強硬的貿易壁壘、順差壓力下鼓勵出口的外貿政策調整、人民幣升值、能源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節能減排的政策新要求以及銀行的緊縮貨幣政策都在擠壓著中小企業本已微薄的利潤,眾多實力偏弱的企業自然會在壓力面前難以挺住。
此前,高層頻頻走訪國內一些制造業大省,從調研結果中尋求解決的政策之道。而一些企業也發出了政府救助企業的聲音,有些專家甚至認為中國企業即將面臨新一輪倒閉潮。
實際上,盡管目前的外部環境確實會讓一部分中小企業效益受到影響,甚至會出現行業重新洗牌現象,但恰恰就是這時候,也就是中國制造業在陣痛后面臨的“曙光”期。
就在廣東出口鞋類產品數量大幅下降的同時,我們又注意到,出口值仍有所增長,每雙鞋的出口均價增長近三成,這也表明訂單向大企業集中、產業向集約化發展。而在溫州,我們發現大量的浙商走出小作坊,開始謀求新的規模化和高附加值的產業之路。
其實,企業和人類一樣,都有著生老病死。過去我們的中小企業多數是在成本較低、環境較好的情況下發展的。加上過去國際貿易環境較好,國內競爭并不特別激烈,原材料、勞動力成本都成為國內企業出口的競爭優勢。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國際化,在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同時,我們還要承擔更多的大國責任。在這種狀況下,一些曾在襁褓中生存的中小企業就會因為免疫力低下而感冒發燒,甚至得場大病而夭折。
因此,宏觀環境的變化并不一定是壞事。特別是在緊縮政策的情況下,企業就必須提高自身免疫力,強身健體,在風吹雨淋和雷電交加中鍛造自己。比如在自主創新方面下大力氣,否則稍有風吹草動,企業就難以承受。
在廣東制鞋業中,外貿出口和“貼牌”生產占據較大份額,缺少知名品牌,產品附加值不高,在材料、技術、工藝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今年上半年,廣東私營企業出口鞋類產品7.4億雙,占同期廣東鞋類產品出口總量的45.7%,但價值僅占出口總值的19.7%,出口均價僅為每雙1.3美元,仍屬于低檔產品。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專家認為,中國的制造業出口已經進入了優勝劣汰的競爭時代:小而散的作坊式企業紛紛被淘汰,而善于配置資源、注重創新、管理規范的優質企業正變得越來越強,呈現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狀況。
對于世界經濟的陰晴變化,中國制造業的出口企業是最為敏感的。盡管目前國內經濟形勢向好,國家宏觀政策也較為平穩,但與世界經濟緊密聯系的制造業出口企業顯然也會成為飄蕩于狂風暴雨中的一葉扁舟,闖過險灘還是就此沉沒,全都取決于自身的素質。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國家可以在信貸、稅收、產業政策傾斜等方面給予一些有發展潛力的中小出口企業支持,但更重要的是,要通過這一場風雨,讓中國制造業出口企業真正成長壯大起來。關鍵要靠自己調整,積極防范各種不利因素,逼迫企業加快戰略調整,注重發展自主品牌和自有知識產權,以提升產品附加值并作長遠發展規劃,從而在任何困難面前都能夠從容面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