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簽約中俄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
哈洽簽約臺
項目名稱,中俄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項目;時間,2006年6月第十七屆哈洽會;簽約方,浙江康奈集團、東寧吉信集團、東寧縣政府、俄羅斯烏蘇里斯克政府四方;金額,3億元。
項目進行時
合作區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億元,入駐國內企業17戶,形成了以木材加工和鞋類生產為主的產業集群,建設鞋業生產線28條,年可生產2000萬雙鞋,入區各企業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達7億元。
僅僅三年時間,從一個簽約項目發展成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02億美元,中俄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走出了一條從哈洽會上延伸出的輝煌之路。2006年6月,在第十七屆哈洽會上,浙江康奈集團、東寧吉信集團、東寧縣政府、俄羅斯烏蘇里斯克政府四方正式簽約建設中俄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項目,開始了艱難而愉快的合作區建設歷程。
幾年下來,合作區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億元,入駐國內企業17戶,形成了以木材加工和鞋類生產為主的產業集群,建設鞋業生產線28條,年可生產2000萬雙鞋,入區各企業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達7億元。2009年,入區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02億美元,并成為俄烏蘇里斯克市第一納稅大戶。實現出口貿易值7600萬美元,拉動東寧縣進出口貿易增幅6.33%,使東寧成為龍江對俄貿易降幅最小的口岸。合作區通過了由商務部委派的中國國際咨詢公司建設工程質量驗收,成為八個中標合作區中四個合格之一。
作為國家扶持的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平臺,中俄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為中小企業提供保姆式的服務,使他們克服了單打獨斗的局面,組團走出國門。俄羅斯近些年不斷加大打擊“灰色清關”力度,合作區采取跨國加工連鎖模式,在境內生產半成品,在俄羅斯組裝成品,將中國勞動力價格優勢和俄羅斯制造進行“嫁接”,為中國技術、勞務和商品進入俄羅斯開辟了“綠色通道”,完成了從“中國制造”到“俄羅斯制造”的華麗轉身。
迅速發展中的中俄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規劃占地2.28平方公里、建筑面積116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20億元,吸引60家國內企業入園,重點發展鞋類、輕紡、木業、建材、家電、皮革、日用小百貨、汽車組裝等產業。
日前,北京一家制衣公司正式落戶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成為首個進駐合作區的制衣企業,標志著中俄合作區拓展了新的跨境加工領域,合作區又開辟了新的征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