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韻漢風撲面來 云錦織出別樣新
6月13日,是上海世博會江蘇活動周開幕的第一天。位于寶鋼大舞臺的“中國元素”傳習區中,江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14位代表性傳承人和民間藝術家,分別在“織錦刺繡和染織類”、“印刷和紙扎類”、“雕刻和泥塑類”、“特色工藝類”四大展區,為觀眾展演江蘇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技藝。
活動區域的正中,一件碩大的“龍袍”高高掛起,只見袍身之上,流云底紋形若流水,團龍鑲金點翠,高超技藝令人嘆為觀止。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件“龍袍”的原型,是出土于北京定陵的明朝萬歷皇帝御用服料 “孔雀羽妝花紗龍袍料”,織造技術早在明末就已失傳。南京云錦研究所花費了5年的時光,將其復制完成,使其在300年后重現人間。
織造這樣的服料,需要什么樣的機器呢?南京云錦研究所這次把云錦織機“大花樓木織機”也一起搬進了世博會。為了搬運擺放這臺龐然大物,現場工作人員可花費了不少的力氣!據介紹,“大花樓木織機”長5.6米、高4米、寬1.4米,需要拽花工與織手兩人嫻熟地上下配合方可織造。一天最多也只能完成5—6厘米的匹料,可謂“寸錦寸金”。南京云錦研究所的副館長胡寧介紹,作為中國古代三大名錦之首,云錦織品自古都是皇家御用。在江蘇周期間,游客可以現場觀賞到織工使用“大花樓木織機”織造云錦的情景,機會難得。
在揚州雕版印刷的展示現場,為了全方位展示這項揚州傳統技藝,廣陵古籍刻印社精心挑選出了張永林、步一棋、王振堂、陳素琴四位大師級的傳承人,分別為游客們展示雕刻、印刷、寫樣、齊欄四個雕版印刷的關鍵步驟。揚州雕版印刷技藝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在中國版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憨態可掬的無錫手捏“大阿福”泥人,品種多樣的南通板鷂風箏、精巧的揚州漆器……走進世博寶鋼大舞臺,世博會江蘇活動周濃濃的“吳韻漢風”正撲面而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